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聚落将消逝 十四张命运多舛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10日电)新北市新店十四张属汉人移垦区,百年古厝因捷运开发,在今年7月面临拆除命运。文史工作者呼吁,交通建设可以与历史文化聚落共存,拆除不是唯一的路。

新北市文史学会理事长夏圣礼从公元1999年就开始长期研究新店十四张文化资产,并拍摄纪录片。他表示,“刘利记公厝”已有100多年历史,传统农业区还有刘氏、陈氏、林氏古厝共7栋。

新北市政府征收这些古厝与周边土地,计划作为捷运机厂用地。刘氏后代不愿意历史文化建筑遭拆除,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争取登录为聚落,新北市府文化局将在13日前往实地会勘。

刘氏“三落厝”古宅,当时面临都市计划马路将被穿越时,夏圣礼拍《咱兜在十四张》纪录片,讲述三落厝的故事。2003年出版“咱兜在十四张:记大坪林刘氏家族”,详述刘家从中国福建移垦,来台发展的历史与演变。

夏圣礼表示,大坪林刘氏家族在18世纪末,因遭逢旱灾,渡海来台开垦,沿新店溪而上,在大坪林十四张的崙仔顶上建立宗祠,一度因水患,在新店“店仔街”重建祠堂。

研究团队2006年出版《店仔脚顶的岁月》,叙述新店溪畔第一条发展的老街。早期,在新店溪交通水路兴盛年代,店仔街就担负新店守门的角色,也有渡船头运送货物,地理功能与现在的台北市大稻埕类似。 夏圣礼表示,刘氏宗祠代表聚落开垦与落地生根的意义,屋脊剪黏装饰、构图庄严华丽,古厝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保存历史。

刘氏祭祀公业代表刘启群今天表示,民国45年后,十四张被划为农业区,反而保留最后一块农业区净土。他说,一旦拆除公厝与古宅,可见证地区百年发展史的历史缩影也将消失。

夏圣礼强调,开发建设与文化资产保存永不对等,地方重视文化与历史的建构,才充满意义与价值。当充满人文色彩与历史的聚落,与都市发展的规划框架冲突时,空间规划是否可共存,端赖执政者的智慧。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长赵绍廉受访时表示,相关都市计划变更已经完成与公告,若变更机厂原设计规划,牵涉都计与土建工程、机电工程的经费。十四张是否登录为文化聚落,他尊重文化资产相关委员的会勘、审查结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