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唯一确定性:风险很大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8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 2008~2010年间,中国各大银行大量信贷给地方政府与国营企业。但许多分析师与信评机构强调,中国的放款标准太不严谨,金融改革做的太少又太慢,太多的坏账恐将无法避免。

《财富杂志》11日报导,中共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上周宣布,最新一轮的压力测试证明,中国银行业可度过房价暴跌50%的危机。

表面上,中国银行业的获利每年增长20%,银行利差扩大、信用卡市场仍未开发,银行未来的潜力似乎很大。

不过,专家认为,长期问题恐将慢慢浮现。首先,中国的银行利率政策已被过度管理,银行一年期定存的利率上限被限制在3.5%。但相较于目前的通胀超过6%,中国的存款实际已是负利率。

在负利率环境下,许多企业转向投资收益率较高、未受规范的信托公司,间接投资房地产。据《中国证券报》报导,今年上半年信托公司投资房地产的金额约在2,078亿人民币(324亿美元),投资增长率20%,远高于银行的放款增长率6.7%。

乐观的人说,信托公司加入吸金的行列,有助于迫使当局让利率政策自由化。悲观的人则认为,信托公司的存在显示信贷浮滥,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会尝到苦果。

另一个让人担心的是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AMCs)。1990年代末期,中共需要找个管道处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坏账,资产管理公司于焉诞生。但到2009年,这些公司仍然无力偿债,当局只得允许他们发行的债券再展延十年。潜藏的窥亏损黑洞究竟有多大?外界不得而知。

最后一个令人担心的是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问题。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KPMG) 中国区金融产业经理诸葛森(Jason Bedford)认为,这些抵押贷款大多以土地或地产的形式存在,在景气不佳时,就可能让中国银行业陷入流动性危机。

此外,中国银行业的数据可信度也被质疑。中国银行业买卖股票等资产的交易量极为庞大,许多银行稳定性的重要资讯都被有关当局窜改。外界无法知道那些资产的价格是否正确,也不知道银行的负债是否被正确登录,更别说要了解银行放款多寡的真实面貌了。

准确预测全球金融危机被称为“末日博士”的罗比尼所创立的罗比尼全球经济公司(Roubini Global Economics)近日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最令人担心的问题是近期信贷标准的恶化,其次令人担心的是当局拒绝停止让商业银行成为储蓄银行。1980年代美国储贷危机殷鉴不远,中国重蹈覆辙的机会越来越高。

相关新闻
【香江城语】中国银行业的困境
揭开中国银行业的黑幕
景气差  中国大陆银行业黄金交易降温
惠誉国际:中国银行业借贷风险正在增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