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容积移转保存古迹 宜兰创三赢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2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郭千华台湾宜兰报导)“卢缵祥故宅前池塘”于99年2月5日公告指定为古迹后,历经2年的协商,终于与地主正式完成协议,透过都市计划变更为保存区,并以容积移转方式,将池塘古迹及周边土地完整保留,对于“文化立县”的宜兰县政府而言,这项重要文化资产的保存具有指标性意义。使得在地辉煌建筑风格传存、与头城古街、兰阳博物馆、卢纉祥故宅地景风貌的串联。

卢缵祥故宅。(档案照片)

宜兰县长林聪贤表示,至今定古迹引容迹移转出去,捐给政府今首例,目前宜兰有古迹30多例,往后如有私人产权可比照容积移转来弥平地主损失,避免行政暴力产生。培养互相协调、让步的新模式,达到社会大众、政府、地主三赢局面来收场。

争议多年的池塘保存事件,曾造成政府、地主与地方人士间的冲突对立,经由宜兰县政府的努力,终与所有地主达成完整保存的协议,10日由地主陈正松代表与宜兰县长林聪贤签下协议书。

民国93年间地主以法拍取得卢宅前池塘3笔土地,经几番波折后,池塘文化资产身份确定,造成地主发展权受损。

因此,自池塘被指定为古迹后,县府积极与地主展开协商,主动委托宜兰县建筑师公会进行再利用规划,并拟具“卢宅前池塘古迹保存计划”,透过都市计划将保存计划范围变更为保存区,采容积移转方式以保全环境景观,同时也兼顾古迹保存与地主权益。

地主代表陈正松夫妻表示,得知卢宅前池塘古迹保存计划,往后不能自用及买卖,起初觉得无辜与不舍,银行利息本金摊还值得担心,后来以容积移转模式来达到协议,为民间古迹的推进尽力,稍感安慰。

(责任编辑:陈玟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