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父母后悔赴港生子 称愿放弃港籍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4月30日讯】4月26日,香港医院管理局大会讨论通过,2013年香港公立医院将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妇预约分娩;而香港私立医院明年起也停收“双非”(父母双方皆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孕妇。这个新闻掀起新一波内地居民赴港产子潮;另一方面,一些“双非港童”的父母却开始后悔,甚至有父母在网上宣称,要放弃孩子的香港户籍。

赴港生子,无奈的跟风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2006年“双非港童”突破万人;2006年至2011年,累积人数已达15.8万余人;加上2006年以前总共1.7万多名孩子,迄今为止,已有近18万“双非港童”。

据《羊城晚报》报导,香港旺角,金轮大厦的一间小旅社里,林琼和丈夫再次清点各类所需文件。她已过了预产期一天,但肚子还没有动静。

林琼和丈夫都是“北漂一族”,已有一个7岁的女儿。她的想法很简单:“反正在北京生也没有户口,不如到香港生。我们的圈子在北京,孩子肯定跟我们回去,不会占用香港的教育资源,更不可能生个小病还往香港跑。我不过是想让孩子未来可以多一种选择,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其实,像林琼这样的想法,在赴港生子潮中为数不少。

跨境上学,未来的挑战

然而,当初美好的“香港梦”如今引发出无数意料外的困惑。学位紧、上学远、融入难、沟通少……这些问题,今天使每一位“跨境学童”父母倍感忧虑。

每周一至周五,早晨6时刚过,在深港跨境学童最为集中的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厅前,挤满了排队的入港人群,其中相当多是背着书包的孩子。深圳人对这一幕早已见怪不怪。这样的“跨境学童”目前在深圳多达1.3万人。有人预计,随着这几年的赴港产子潮,估计在五六年后,“跨境学童”将步入高峰。

跨境学童陈子欣(化名)的妈妈,说起自己的经历,颇有点“悔不当初”。“港人对内地孕妇的反感,在我进入产房生孩子的那刻我才察觉,助产士对我们的语气、态度都明显不一样。”

与此同时,“双非港童”如果生活在内地,还要面临交高额赞助费读书的成本,就算经济上可以负担,还有多次回港办理“回乡证”的麻烦。在网上可以看到,在一起交流的家长中,有人将“跨境学童”的成长比喻为“深度套牢”,并呼吁“三思而行”。

预约爆满,最后的疯狂

不少家长表示,看过身边一些“跨境学童”家庭的实例后,都对赴港产子一事打起了“退堂鼓”。不过,随着“叫停令”发布,“退烧”陡然转向“高烧”。一些孕妇如梦初醒般想赶搭“末班车”,给了一些中介公司“过把瘾就死”的捞钱机会。不少中介公司坐地起价,将原来三万至六万元的中介费升至八万至九万元。

《羊城晚报》记者在香港走访了多家公立与私家医院,发现今年的预约基本全部爆满。香港医管局也称,公立医院在今年余下时间接受非本地孕妇预约分娩的数额已满,4月26日起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妇预约在今年内的分娩。一些私家医院同样已排至年尾,接受预约的电话很难打通。

香港的法制民主 内地应反思

据悉,过去三年中,“非符合资格人士”(双方皆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包括冲关、冲急诊室的产妇,为31226人,占内地赴港产子总数98155人的三分之一弱。

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她们不远千里、不惜万金赴港生子?

相当多采访对像分析,香港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社会经济繁荣、物价收入比合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软件”的成熟度与文明度。

不少深圳市民表示,如果单纯从物质方面来看,深圳与香港的差距不会超过10年,甚至很可能10年后反超香港,但公民素质、社会福利、法治精神、民主进程等许多方面,“相差50年,可能还不止”。

香港亚太研究所教授郑宏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6年之前,来港产子的孕妇,多为来自广东、福建等香港邻近省份的工人和农民,他们一般通过在香港的近亲属接应赴港产子,彼时的目的多为生二胎。但近年来,内地赴港产子的群体已变身为教育、经济状况良好的“新中产”,他们看中的是香港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易与国际接轨的背景。

2011年香港统计处调查显示,在希望孩子返港生活的“双非”家长中,有八成主因是香港教育制度较好,多选项下,有29%的人表示向往香港法制健全,还有两成“双非”家长表示,子女来港可享受较佳生活品质和医疗福利等,日后更可方便出国留学。

这些都是香港出世纸的“含金量”之所在,因此许多父母不辞劳苦、不惜万金,把孩子生在香港,却来不及思考将来孩子是否能够“回归香港、融入香港”的问题。

有学者称,这种跟风后面,反映的是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应该引起内地对于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建设、完善等各方面的反思,包括对于户籍制度、人口政策的适度调整。“如果一切如意,为什么要山长水远去别的地方生孩子?即使没有赴港产子潮,也会有去其他国家的产子潮。”

(责任编辑:柳紫舒)

相关新闻
大陆孕妇抗议香港医院收取高额费用
粤拟放宽生两胎 赴港生子降温
陆妇争相赴港产子  港妇产检难
中国新一代“超生游击队”投奔海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