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解析欧盟何去何从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5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黄捷瑄编译报导)已经延宕两年多的欧债危机近日由于希腊政局不稳,再度成为全球金融的不定时炸弹,困扰着投资人,对于欧元何去何从、欧盟如何解决危机,各方也有不同看法。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发表了〈欧盟的未来–选择〉一文,勾勒出“有限联邦化会比解体少些痛苦”的方向。

文中写到,在整合的路上走了60多年的欧盟,现在是该选择“分道扬镳或成为一个超级国家”的时候了。这篇文章给了许多热门议题一个解答。

欧元区解体一了百了?

文中分析,许多人认为,让一些国家重拾货币政策的控制权,至少一段时间内,低汇率可能有助薪资与劳工生产力重新匹配。高唱这个提议的人想像着“友好分手”。即便如此,各个政府都必须对国内所有合约,包括存款、贷款、价格、支付颁布法令,以过渡到新的货币。为防止资金外逃,特别是经济虚弱的国家,政府可能必须实施一些措施,如在周末关闭银行或限制提款。

即使这些完美的执行了,欧元区的银行及公司还是会因为国内及国外的资产及负债不再吻合,被搞得人仰马翻。接下来便是一连串的倒债和诉讼,政府解决赤字的办法就是被迫粗暴地删减预算或大印钞票。

这还是最乐观的情况。全球股市暴跌更有可能引发解体,经济弱国货币贬值、强国货币升值会毁灭富裕国家的生产者。而资本控制在欧盟是非法的,欧元解体在法律之外,因此整个联盟都会被丢到一个没有法律的地方。强国可能会利用其优势支撑单一市场,以保护其生产者,他们也有可能限制经济移民的自由移动。但是,“实际地说,没有货物、人、资本的流动,欧盟几乎等于不存在了”。

撙节还是增长?

文章中说,太多争议围绕在以增长救欧元上。作者并不否认增长计划带来的帮助,这有助于控制债务及健全银行体质。“但任何实际的刺激,对阻止这场危机来说,都太温和了。欧洲央行能够,也应该降低利率,开始量化宽松政策,但官方的投资应该受到限制”。

欧元债券是万灵丹?

至于德法之间争议的欧盟债券,《经济学人》并不认为那是必要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欧元的问题并不是债务的规模,而是结构松散”。整体来说,欧元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87%,还低于美国的100%。“欧盟必须走向联邦化,问题是联邦化多少”。如果要多国发行联合债券,作者认为总体债务要降到GDP的60%才有可能。

欧盟的未来

欧盟要如何改革呢?文章认为欧盟应该朝单一的监管及银行支援机构方向努力。最少要有一个欧元区的存款保险及监管制度,可以集中资源对濒危的机构重新注资,对真的倒闭的银行,要有区域性的规则来解决问题。第一步就是使用欧洲救助基金对虚弱的银行注资,特别是西班牙。但一个常设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刻不容缓,得尽快设立的。

文章分析,尽管进一步联邦化各国必须克服一些困难,但付出的代价还是比欧元区解体来得少。

(责任编辑:毕儒宗)

相关新闻
欧债危机成G8峰会焦点 德国可能陷入孤立
欧债危 忧希腊退出谈应变计划
欧债危机大事记
欧债危机大事记 人气 2344
欧债  台湾经济成长保3%挑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