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火之战车》精神 激励奥运选手拚搏

人气 5

【大纪元2012年07月31日讯】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纷呈,从田园风光到工业革命,再到英国本土特色的展示,开幕式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一片喧嚣之后,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奏起了令人心潮澎湃的电影《火之战车》的主题曲,加上“憨豆先生”的同场献艺,将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火之战车》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角以哈罗德‧亚伯拉罕和埃里克‧利德尔两人为原型。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英国剑桥大学凯阿斯学院考进了一位犹太学生亚伯拉罕,他深受种族偏见之苦,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的第一个犹太人,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而苏格兰高地也有一个决心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的青年利德尔。他的父亲是传教士,本人是个虔诚的教徒。他认为,运动员应具备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既然天赐他一双快腿,就是要他为上帝争光。

1920年,苏格兰和法国举行田径比赛,利德尔代表苏格兰参加。正当竞争激烈的时候,利德尔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终于抢先到达了终点。亚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这场意志创造奇迹的比赛,十分激动。他热切地请求一位意大利职业教练指导他练习。

1923年,伦敦举行全国性运动会,利德尔和亚伯拉罕在跑道上相会。利德尔获得冠军,亚伯拉罕则落后他两码的距离。亚伯拉罕的女友安慰他下次定能超过利德尔,但亚伯拉罕痛苦地说,他的速度似乎已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提高了。在场的意大利教练看到在这个失败者身上有一种渴望拚搏的精神,决定助他一臂之力,便对他说:“那两码包在我身上”。教练针对亚伯拉罕训练不足的弱点,指导他从基本动作开始系统地进行训练。失去自信的亚伯拉罕渐渐恢复了信心。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英国队起程赴法时,利德尔才知道百米预赛将在星期天举行。因为星期天是安息日,他考虑再三,最后决定退出比赛。英国王子威尔斯亲王亲赴巴黎督战,领队恳切地要求最有希望获得百米金牌的利德尔为国王的荣誉参加比赛。利德尔回答说:“国家、国王也都是上帝所造。”正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英国队的400米选手林赛主动把自己参加400米赛的权利让给了利德尔,因为那场比赛不在安息日举行。利德尔在最短的时间内刻苦锻炼耐力。比赛时,利德尔不仅夺得400米赛冠军,而且还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参加短跑的亚伯拉罕虽然没有遭遇利德尔,但他的对手全是美国的短跑名将。不过亚伯拉罕这时已经领悟到,面前的障碍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信心百倍地参加了百米决赛,终于夺得了冠军。

制片人大卫‧波特纳姆最初发现了这个故事。1977年,他因病躺在位于洛杉矶租来的房子里,当时他从书房里随手拿出一本书,想随便翻翻。结果他看到了关于利德尔的传奇故事。后来他又发现了亚伯拉罕的故事。两人的背景、宗教信仰、性格及跑步动机都有极大不同,却都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

波特纳姆说,“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里,很久以来,我一直有种感觉,我对那些不选择谋利途径的人,愈来愈感兴趣。”于是他找到了剧作家科林‧韦兰特。“在科林‧韦兰特的剧本中,有些地方是颇具英勇气息的,”大卫‧波特纳姆说,“他经常能很顺利的将剧情带向高潮,但却以极巧妙,而不会让人觉得做作的笔法来描述英雄的事迹。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我将资料交给他。”

这部拍摄成本低、题材古老且英国味十足的影片,在1981年第54届奥斯卡奖的评选中爆出了冷门,战胜了当时呼声很高的美国影片《赤色分子》 、《金色池塘》等,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创作剧本、最佳作曲和最佳服装四项奖。

《火之战车》之成功,可以说是给当时困难重重的英国电影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英国政府准备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资助英国片的拍摄。《火之战车》无疑标志着英国电影复兴的开始。

本片在电影史上有一个独特的显着标志:电影音乐要比电影本身出名得多。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组图:伦敦奥运赛程精彩瞬间7/29 (一)
组图:伦敦奥运赛程精彩瞬间7/29 (二)
组图:伦敦奥运赛程精彩瞬间7/30 (一)
组图:伦敦奥运会八大聚焦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