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的双倍能量

汽车测试: Fusion / C-Max Energi

人气 10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10月13日讯】纵观现时在节能汽车市场,欧洲车厂大推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而日本及美国都是以电动马达为主,有全电力驱动及半电力驱动。

全电力推动汽车的油耗及废气排放都是零,缺点是行车里数颇受限制,以及充电时间较长,由数小时至十数小时。最普遍的半电力驱动就是Hybrid汽车,以Toyota Prius最为人所知,将刹车及滑行时的能量回收至电池,再使用电动马达推动汽车,从而节省燃油。

Ford C-Max Energi。(摄影:李奥/大纪元)

为了进一步减少耗油量,汽车厂方把内置电池加大,让车主可先行在家充电,电力行驶里数也相对增加。Ford把此技术称为“Energi”,先在旗下的Fusion及C-Max使用,小编前后两周也分别测试了Fusion Energi及C-Max Energi,对于每天只其作上下班之用,而上班地点也只离家约十多公里,一周下来基本上引擎并未启动过。偶而要往远一点的地方,又不用像开纯电动车般,要为剩余电力担忧。

[[4]]

Ford C-Max Energi。(摄影:李奥/大纪元)

首周测试的是中型房车Fusion Energi,外型豪华高尚,稍微带着欧洲的设计,引擎盖上的折线及车身肩线,都非常优美。配上17吋多幅式合金轮圈,尽显成熟韵味。车内空间宽阔,座位舒适而承托力佳。中控台装备有MyFord Touch的8吋触控式萤幕,与Microsoft微软合作开发的Sync多媒体系统,可直接播放CD及USB盘内的音乐,更可与蓝牙装置(如手机)的乐曲,非常方便。

[[9]]

Ford C-Max Energi。(摄影:李奥/大纪元)

有着混界车外型的C-Max Energi,外型富时代感,与C-Max Hybrid于今年同时进入北美市场,车前进风口六角型设计与Fusion相似,然而C-Max较圆浑,车身也较高。而C-Max的五门揭背设计也更为实用,虽然两车已经给锂电池组占据了大部分的载货区空间,载货区空间仍比Fusion的更多。

车内宽度虽然不及Fusion,可是由于C-Max车身高的关系,无论前座及后排都有极大的头部空间。同样在中控台安装了8吋的触控式萤幕,在萤幕底部的平面,是控制音响系统的各项按钮,自成一区。中控台下方则是恒温系统的各式控制,同时也有其他设备如电动尾闸、自动停车等控制。

[[8]]

Ford C-Max Energi。(摄影:李奥/大纪元)

两车都有着相似的仪表板,中间圆形的速度表,左右各有一个4.2吋小萤幕,左边显示行车资讯如行车里程、动力输出和剩余电量等。右方萤幕则是音响或导航资料等。两车的方向盘上,同样有两个十字形的控制键分别用以控制两个萤幕显示。

[[6]]

Ford C-Max Energi。(摄影:李奥/大纪元)

Fusion与C-Max都是配备同样的动力系统,2升直四引擎配电动马达,引擎输出141匹及129磅呎扭矩,使用e-CVT变速箱。当电池充满后,纯电力可行走约40公里(在不开启空调情况下),充电时间需要2.5小时(240V)至7小时(120V)。以电动马达行驶的最高85mph(137km/h)。

拥有68kW输出的电动马达,起步加速力已不错,如深踏油门时,引擎便会被叫醒,加入增强动力。事实上,在市区内只用电动马达已很足够,攀爬上坡路也不算费劲。锂电池也增加了车重,刹车时最好预早减速,也可让多一点能量回收至电池。

C-Max Energi由33,854加元起,而Fusion Energi则由35,570加元起,价格中等,有些地区更有政府补助,又可省油又可省钱,Ford的Energi系列是不错的选择。◇

文:李奥
责任编辑:钟义云

[[11]]

Ford Fusion Energi。(摄影:李奥/大纪元)

相关新闻
省在绿叶蔓延时 Ford Fusion Hybrid
小材中用 2013 Ford Fusion
载誉而来 2013 Ford C-Max Hybrid
汽车测试:2013 Range Rover Evoque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