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馆鲸鲨受伤 动保吁野放

人气 25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鲸鲨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鱼类,需要庞大生存空间。动保团体指出,鲸鲨在海中可活到160岁,但在水族馆内平均仅能活16个月,几乎被养到半死不活才偷偷野放。其展示鲸鲨所打造的“水缸”,只能让鲸鲨朝固定方向不断绕圈,尾鳍不断碰撞和摩擦,造成下叶出现大面积结痂,简直如同监狱一般。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台湾妈祖鱼保育联盟、立委林淑芬12日召开记者会,要求教育部所属国立屏东海洋生物海生馆,与BOT厂商海景公司,应立即将馆内目前幸存、尾鳍严重受伤的鲸鲨谨慎“标识放流”,并不得再以教育展示或研究名义,自野外捕捉圈养。

有馆内员工爆料,海生馆曾在2007年野放的鲸鲨“嘉嘉”,身体状况多,且重达1000公斤,体长5.2公尺,馆方担心死在馆里遭议论,干脆弃养,堪称史上最大“弃养动物”。由于嘉嘉没有背鳍、脊椎受损,海景公司在野放前没有任何规划,也没有先让它到“中继站”适应半野放生活。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主任陈玉敏表示,鲸鲨“嘉嘉”,几乎被养到半死不活才偷偷野放,甚至有渔民通报指这只鲸鲨野放后1个月,已在台东和屏东交界处死亡。

研究会执行长朱增宏也提到,馆方以要留着“旧鲨”带“新鲨”,以使新进小鲨可以尽速适应人工圈养环境的说法,要胁政府准予捕捉引进新小鲨后,才会将大鲨野放,简直是以“大鲨挟持小鲨”,其心可议。

另外,台湾妈祖鱼保育联盟执行秘书甘宸宜说,海生馆已受伤的鲸鲨野放后是否能存活,没人能够预知,但如果不立即着手野放,一定是死路一条。因此民团呼吁,海生馆与海景公司不能再循之前偷偷野放另一尾被养到伤残鲸鲨的模式,在完成妥善标记野放前,应更谨慎照料,绝不能为省下野放经费,而让鲸鲨“横生意外”。

负责海生馆营运的海景公司经理方宝仪表示,馆内鲸鲨状况一切正常,但体积太大,今年如不野放,鲸鲨持续长大下去,恐怕馆内的吊车载具没办法负担鲸鲨的重量,造成野放过程中鲸鲨的伤害。

不过海生馆产学中心主任李展荣回应,仅存的鲸鲨体型过大,今年一定会野放,海生馆会拟妥野放与追踪计划,但海生馆必须维持教育与展示功能,未来希望能订出管理模式,引进3公尺的小鲸鲨,且鲸鲨生长到5公尺就野放。

海生展示意义需转变

随着时代变迁,水生动物活体展示的功能与意义已有所不同,现在已进步到网路世界,知识的传播不一定非到某个地方,才能看得到、学得到,专家认为应该要改变。

海生馆创馆馆长方力行博士曾表示,水族馆已经走到了尽头,展示的鱼不管环境多好,一定有损耗,捕捉、搬运、也都有损耗,使用“虚拟实境”就可以模拟海洋的环境,不一定要抓真的鱼来展示,如此可减少对实体生物的压力和迫害。

立委林淑芬谈到,海生馆以BOT方式委托海景公司经营,自开幕以来馆内海洋生物死伤惨重,原先目的在于推广海洋教育,但至今也拿不出有关鲸鲨的科学研究成果。她要求教育部必需彻底检讨,不应继续放任。

她建议,海景公司可改以不需牺牲活体鲸鲨的3D影像教育方式,民众还可身历其境感受海洋世界的美丽与惊奇。

(责任编辑:尚颖)

相关新闻
马斯克称将抵制苹果系统与OpenAI整合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年轻恒星周围有大量碳分子
最安全的10款2024年款SUV 日韩系占6
可捕捉塑胶微粒和细菌的微型机器人面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