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绿党报告:厂商限制电子产品寿命

人气 98

【大纪元2013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张清义德国报导)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电子产品及设备刚买来没用几年就“寿终就寝” ,而且糟糕的是已经过了保修期。现在一项受德国绿党议会小组委托的研究报告揭露了其中的奥秘:制造商在生产如打印机、耳机、洗衣机、电动牙刷等电子产品中经常有意无意地留下产品的“薄弱点” ,从而加速了其产品的损耗及损坏。德国多家媒体报导了该研究报告中陈列的厂商在多项电子产品的生产中所使用的“欺骗”或愚弄消费者的手段。

数百页对2000件电子产品调查的研究报告显示:一些电子产品及设备制造商使用粗劣的组件,因而导致产品过早损坏。也有使用技术技巧,达到缩短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

专家们表示受害的是消费者,他们不得不在更短的时间里重新购买新的产品。专家们估计人为造成的损耗使消费者每年损失数十亿欧元。

专家们称人为造成损耗的现象为厂商的“计划报废”政策:制造商从一开始在设计其产品时就设下了产品的“寿命”限制。对制造商而言,在几年后他们就可以再兜售给消费者新的手机或一个新的手用搅拌机。历史上最著名“计划报废”案例之一是1924年的灯泡垄断事件:当时灯泡大制造商们达成协议,让生产的灯泡寿命限制在1千小时内。

那么现在传统的制造商们是否真是故意造成其产品迅速损坏呢?在这项受绿党议会小组委托的研究报告中专家们表示“确凿证明是非常困难的” 。根据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们提供的信息显示:故意通过设计产品的“薄弱点”而导致产品过早磨损的现象是微不足道的。更多是由于巨大的竞争压力:“几乎所有新产品都有非常大的成本压力” ,而廉价的组件自然很少耐用。显然这项研究报告不足以证明“计划报废”是制造商们普遍陷害消费者的“阴谋” ,但对 “暴殄天物”的社会消费心态却是一个警示,也就是消费者也需要重新调整消费的习惯。

对于这项研究报告的委托人及作者们来讲,消费者在选择耐用的产品上需要更多的帮助。绿党消费政策发言人麦许针对这项研究报告的结果,要求“对零件的可维修性和互换性作出明确标示,并修改保修及担保法”。专家们则建议设立所谓的欧盟标签制度。这些欧盟标签已经使用在标示冰箱、灯泡及汽车等能源消耗的信息上。将来还应该增加一个所谓计划使用的“寿命月”值数。

(责任编辑:曹工)

相关新闻
冬货积压 巴伐利亚店家清库存打折70%
柏林国际绿色周闪亮登场 总理光临吃奶酪
冰箱装相机 科隆全球家俱展新产品吸睛
挂牛头卖马肉 欧洲各国密集检查盘中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