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五峰.张学良故居、张学良纪念地

Tony 撰文、图、摄影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67
标签:

六年前第一次造访清泉时,清泉正处于台风灾后的寂寥景况。

当时张学良故居还只是导览地图的符号而已,来到现场,却什么也没有,只见溪岸边一片土石地而已。

张学良在清泉的故居,早在民国52年(1963)就被台风所冲毁,距今都已几十年了,这中间又有多少风风雨雨,自然不会留下任何的遗迹了。

而这几年间,新竹县政府大力发展清泉观光,以张学良为主题,在清泉的上坪溪左岸另择新址,依旧貌重建张学良故居,而原来的故居遗址,则指定为“张学良纪念地”,设立“张学良文化园区”。民国97年(2008)正式揭幕,如今张学良故居已成为清泉主要的观光景点。

今天来到清泉,张学良故居前的停车场停满了车辆,游客进进出出。故居内展出张学良的生平事迹,以及在他幽居清泉十三年之间的生活点滴,包括一些老照片及诗句图文等资料。

台湾的年轻人若非熟悉历史,恐怕对张学良认识不多。而张学良在中国大陆则一直享有盛誉。

故居内的张学良铜像

这两、三年来,政府开放陆客来台观光,形成“陆客疯台湾”的旅游荣景。飞机一班接一班,游览车前后相继。

陆客游台湾,除了日月潭、阿里山、太鲁阁这些自然景点之外,以历史景点而言,陆客最有兴趣游览的历史人物景点,无疑的,第一就是蒋介石总统。而第二呢?我想应该就是张学良将军了。

长久以来,中国大陆对于张学良一直有很高的历史评价。共产党人都认为张学良在民国25年(1936)发动“西安事变”,帮了中国共产党一个大忙。当时共产党军事正处于劣势,而蒋介石的剿共大军正节节进逼陕北。西安事变,促成了双方的和解。

张学良及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两人下场都很凄凉。后来杨虎城全家遭到杀害,张学良也从此遭到长期的软禁。中共的开国元老们也因此都觉得对张学良有所亏欠。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件,动机很单纯,希望结束内战,国共团结,一致抗日。半年之后,中日战争爆发,而被幽禁的张学良却只能做一名旁观者,随着战局演变,不断的迁居,继续过着幽居的日子。

抗战胜利,并没有改变张学良的命运,他反而被迁往遥远的台湾新竹清泉部落,平日只能读书及种菜自娱。陪伴着他的,是始终不离不弃的赵一荻小姐,两人在台湾的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幽居生活。

清泉现貌

民国45年(1956),中共纪念西安事变二十周年,周恩来推崇张学良是“千古功臣”,可见中国共产党心目中也认定西安事变是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

而从反面来看,在蒋介石心目中,张学良就是“千古罪人”了,他愤恨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使他的剿共计划未能竟其功,而让共产党死里逃生。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历史的走向因此而转变。

我第一次探访清泉,当车子穿过狭窄幽暗的桃山隧道,一路迂回弯绕于有点危险狭窄的山路,深入荒僻的清泉部落时,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蒋介石的恨意。

中国那么大,何处不能幽禁张学良?而蒋介石却下达命令,将张学良送往台湾这么偏僻的一个山地部落来软禁。如今清泉的张学良故居,几乎看不到大陆游客团,原因就在这里。至今清泉对外的交通仍然不便利,大型的游览车无法行驶五峰清泉的路段,有些狭窄的路段,甚至小轿车相逢,都难以会车,必须让一方先行通过。

所以陆客团就很难安排来清泉参观张学良故居了。而未来随着陆客自由行的大幅开放,我想清泉应该会出现中国大陆背包客的踪影,会有陆客想来这里走走,来还张学良一个历史人情。

张学良纪念地

现在的张学良故居,只是重建的复制品而已。真正的故居遗址位于清泉大桥北侧的河畔。环境经过整治,被命名为“张学良纪念地”。

由于这里属于土石流的地质敏感区,遗址处仅以低度开发的方式,辟建为张学良文化园区。来到这里,更有感觉,毕竟这片空旷的遗址才是张学良真正生活过的地方。

入口的石墙,镶嵌着“张学良文化园区”的题字,侧面的大理石的碑面刻有张学良所写的字句: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
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这是张学良晚年(1990)为东北大学校友会刊所写的题词,也反映了他虽然长处幽居岁月,而却不屈不挠的心境。园内的草地,有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女士并坐聊天的铜像,这对共患难而相长守的佳偶,是这半世纪的幽居岁月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张学良失去自由,别无选择;而赵一荻出身名门,却不改初衷,一路追随张学良,与已失去自由及前途的政治囚犯长相厮守,始终不离不弃,则情操更显可贵。

草地后方的山坡驳坎则有横竖长条的大理石,所刻的碑文,是民国17年(1928)张学良面对纷乱世局所做的重大决定:

“不愿兄弟自相残杀,不容强敌磨刀霍霍。让青天白日旗在东北大地升起。”

这是张学良一生无可争议的历史功迹。当时蒋介石的北伐军前进华北,日本人不乐见中国统一,对张学良威胁利诱,希望联合抗蒋。以东北军的实力,再加上有日本人做靠山,足以力抗国民革命军,张学良可以成为东北王。然而他却毅然宣布归顺中央,民国17年12月29日,东北大地升起青天白日旗。

张学良纪念地碑石步道

张学良故居遗址,原为日治时代的井上温泉疗养所,现在也辟建了一座温泉泡脚池,供游客使用。颇多游客在此泡脚休憩,使得这处纪念地的气氛较为活络,而这样的规划也符合历史背景。

张学良纪念地以简单的景观设计,呈现岗哨、故居的历史空间,园内也设立览导资料,介绍张学良故居遗址的历史。

园中有一条短短的碑石步道,每隔几步,放置一块岩石,上面刻载不同年代的张学良事迹。步道尽头有一块钓鱼岩,反映出张学良幽居的无奈心情。关于钓鱼岩,我年轻时就听过这则轶闻,不晓得是否真有其事。

据说有一年蒋介石过生日时,张学良特地赠送一只手表祝寿;蒋介石则回赠一支钓鱼杆。两人所选的礼物各有深意。张学良送表是提醒蒋介石:“我已经被关这么久了,应该可以让我重获自由了吧!?”而蒋介石回赠钓杆,则是告诉张学良:“你再慢慢等吧。”

张学良在民国79年(1990),他八十九岁时才终于正式获得自由。后来张学良迁居美国夏威夷,尽管中国大陆热情邀访,他始终没有重返东北故乡,最后病逝于檀香山,终老异国他乡。

盖棺之后,终要论定。共产党认为张学良是“千古功臣”,常心怀感念;国民党认为张学良是“千古罪人”,而难以宽恕;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个人则认为,无论共产党或国民党,都不可能千秋万古,所以张学良当然就不会是千古功臣或千古罪人了。

旅游日期:2012.07.14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张学良故居前立有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铜像。

张学良故居(仿故居重建)。

张学良故居。

故居内展示张学良生平事迹。

张学良的清泉幽居岁月

少帅张学良在清泉种菜。

张学良在清泉,除了种菜之外,只能读书自娱。

张学良纪念地旁新设的温泉泡脚池。

张学良文化园区。

故居廊道。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
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张学良

赵一荻陪着张学良度过幽居岁月,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愿兄弟自相残杀,不容强敌磨刀霍霍。
让青天白日旗在东北大地升起。—张学良


这里才是真正的张学良故居遗址。


简单的景观设计,呈现当时故居遗址的空间环境。


钓鱼岩。这一轶事不知是否为真实?根据展览资料:
民国46年(1957),蒋介石七十寿辰,张学良赠表祝寿,蒋则回赠手杖。


张学良纪念地的导览资料。
张学良在清泉幽居岁月所写的抒怀诗,其中一首:
山居幽处境,旧雨引心寒。
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
导览资料却将“干”误写成“干”。我的怀古心情见此而破功。

日治时代的井上温泉疗养所,后来成为张学良的幽禁地。

图片来源:国立台湾大学特藏资源展示系统(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网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search.jsp

相关新闻
新北市淡水.蓝色公路(关渡-淡水)
苗栗市.猫狸山公园
苗栗后龙.过港贝化石层.铁路怀旧隧道.半天寮好望角
桃园新屋.永安北岸滨海游憩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