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零食成瘾一口接一口的真相(下)

作者:幕内秀夫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含量百分之百的危险性

生长于自然界中的食物含有各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牛排、猪五花肉、稻米、水果等受到大自然滋养的食物,除了具有甜味、鲜味与脂肪之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其中还有许多尚未发现的营养素。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品尝受到大自然滋养的当季美食,摄取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满足心理需求。

可惜人心是贪婪的,自从发明了萃取美味精华的技术后,便制造出精制调味料,让每个人一年四季都能随时吃到美味料理。

白砂糖、糖粉或清凉饮料添加的葡萄糖浆(以玉米为主原料制造出的甜味调味料)等高果糖浆,几乎百分之百皆为糖分。换句话说,这些都是完全去除其他营养素,只留下糖分并浓缩精制的产品。

以番薯为例,经过改良增加甜味的品种,糖分顶多只有百分之三十;一般人觉得偏甜的葡萄与苹果,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罢了。其实这样的甜度已经足够,但白砂糖的甜度竟是葡萄与苹果的五倍。

由于这个缘故,当人食用添加砂糖的食品,大脑就能感受到番薯与水果无法比拟的强烈刺激感,而且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天生就容易受到强烈快感所吸引,因此砂糖也会像酒类、香烟与毒品一样,让大脑下达“还想吃更多”的指令,导致摄取过量。

事实上,实验结果也证实了砂糖拥有与毒品相同的成瘾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科学家让大鼠先养成大量摄取砂糖的习惯,再让大鼠中断摄取一段时间,接着再重新摄取之后,发现大鼠不只是拼了命地想要吃到砂糖,摄取量还比过去更高。

此时大鼠的大脑状态很接近人类吸食古柯碱或海洛英等具有成瘾性的物质之后,脑中所引起的反应,而且大鼠的身体也出现了戒断反应。

从这个实验结果即可得知,含糖量百分之百的比例是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极为特殊的成分结构。个人认为精制砂糖不该被当成食品,而是应该放在药局,视为药品贩售才是。

另一方面,自从市面上出现精制加工的“食用油”后,我们也养成了一年四季摄取脂肪鲜味的饮食习惯。芝麻的脂肪含量为百分之五十四,但芝麻油的脂肪含量则高达百分之百。不只如此,菜籽油、橄榄油与猪油的脂肪含量,也全都高达百分之百。

鲜味调味料也是精制加工的产品,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麸胺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亦称为味精)等鲜味成分,这也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只要添加鲜味调味料,任何食物都会变好吃”的概念,不就跟药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食盐也是同样的道理。市面上当然也有少数“讲究成分的盐”或使用“天然盐”等较健康的产品,但卖场上大多数还是含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氯化钠(sodium chloride)的精制盐。精制盐的盐分含量相当精纯,媲美药品等级,因此也有人称为“化学盐”。

味觉破坏是罹病的原因

从刚刚的例子不难发现,速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但看看现实状况,我也不得不说“速食还算是好的”。

千万不要误会,速食确实是不适合推广的饮食型态,不过再怎么说,速食还是由面包(小麦)、肉类与马铃薯等食物组成的“正餐”,这一点比袋装零食真的是好太多了……

袋装零食与之前提到的面纸天妇罗可说是系出同门,袋装零食完全没有食材,纯粹是利用“美味四重奏”的刺激性让大脑觉得好吃罢了。

说穿了,我们只是在吃百分之百精制的“美味”而已,在天然食物中根本找不到如此强烈的刺激性,一旦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刺激性,就会慢慢觉得正常饮食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味觉需求,进而导致“味觉破坏”的结果。

若是早中晚三餐都习惯吃重咸、重甜、高热量与高脂肪饮食,我们的味觉需求将会愈来愈重口味,这样的趋势着实令人担忧。

长期维持重口味的饮食习惯,迟早会罹患肥胖、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就算想“重拾健康”,也要花许多心力才能逐步调整饮食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面临很大压力。

当我们试图扭转大脑认定的习惯,这样的行为通常会伴随极大的痛苦,让我们陷入“明知不好却戒不掉”的状态之中。由此可见,味觉破坏正是罹病的原因。@(本文结束)

摘编自 《为什么一口接一口停不了?:揭开零食成瘾的真相》 脸谱出版社 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