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森林诗语 诗学与大自然的结合

人气: 20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7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台湾嘉义报导)一首“高山青”飘扬在阿里山上,跳跃的音符为青山披上一层悠扬的旋律,令人回肠荡气。嘉义林区管理处邀约当代诗人,在沼平公园内,成立全台最高的“诗路步道”,为大自然散发艺术气息。20日下午2点在嘉义市桧意森活村农业精品馆举行《森林诗语–阿里山诗集》新书发表记者会。一时騒人墨客云集一堂,在歌咏中让诗歌永恒的魅力,见证阿里山的不朽传奇。

世代传唱的歌咏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20日下午2点在嘉义市桧意森活村农业精品馆举行《森林诗语–阿里山诗集》新书发表记者会。新书发表会现场嘉宾云集,余光中、郑愁予、向明、赵天仪、李魁贤、岩上、林焕彰、陈填、萧萧、路寒袖、白灵、郑炯明、朵思等现当代诗人均以作者身份齐聚现场,嘉义市长黄敏惠、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校长郭艳光等均到场祝贺,共同见证这部记录阿里山百年诗歌文学的诞生。

林务局李局长桃生致词时表示,嘉义林区管理处以邀集余光中等现代诗人以阿里山为背景创作诗歌,并打造成诗碑座落于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沼平公园内,成为全台最高的“诗路步道”;嘉义林管处为延续诗学传统,更集结34位现当代诗人出版诗集,邀请诗人们齐聚一堂,让民众随着诗人细微敏锐的视野,吟咏阿里山的美与自然,重现80年前诗歌史上的一场文学盛筵。

沼平公园的“诗路步道”是诗学与大自然结合的高层次表现,也是林务局首次展现文创艺术的最佳创作,此次编撰工作具有三项特色:一是开启了森林诗学的搜录与书写之风,是森林诗学结集的创举;其次是纪录阿里山当地的风情,透过诗人之眼写下各种传说与部落风情,真实记录部落原乡情;最后是现代诗人在阿里山大会师,书写阿里山的历史、山水、风云、花草、美景、生态等,见证阿里山的美丽,是一场永恒的诗歌飨宴。
[[2]]

林务局长李桃生致词表示沼平公园内的诗碑是全台最高的“诗路步道”。(摄影:苏泰安/大纪元)

嘉义市长黄敏惠致词指出1934年台湾全岛诗人大会曾在嘉义市举行,时隔近80年,林务局收集以往的古诗,更再次集结当今文坛诗人于嘉义,以诗歌咏阿里山,重现80年前诗歌史上的一场文学盛筵。外界一直以为林务局主要着重在林木的管理,是如木头般严谨的单位,然而透过本次诗集出版,为森林及林务局更添加一份人文气息,透过诗文的感动更增添人们对环境的情感,进而爱护大自然。

本次诗集发起人农委会陈前主委武雄(诗人陈填)指出,阿里山历经莫拉克风灾,遭受莫大的损害,进行重建勘查时,提出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惟有文学的创作可以历久不衰,一句话造就了因缘,林务局邀集诗人至阿里山创作并收集以往的古诗,更于沼平公园设置诗碑及规划“诗路步道”,令人流连忘返。陈前主委武雄更指出林务局的业务多元,天上的飞鸟及海边的鲸鱼皆是林务局的业务范畴。嘉义地区,东石海滨结合森林及湿地成立了“鳌鼓湿地森林园区”;在嘉义市中心保存并修复了日式房舍,规划成“桧意森活村”;莫拉克风灾后的阿里山,更经过重新规划整建,串起北纬23.5度的山海恋,串起嘉义县市国际亮点。嘉义县文化观光局吴局长芳铭随后致词指出,这是嘉义县软实力与巧实力的表现,未来嘉义县政府也将持续对嘉义县的山海恋风光注入更多的文化创意。

新书发表会中特别邀请原乡邹族高一生先生之子,声乐家高英杰老师演唱其父的作品〈春之佐保姬〉,以春神的咏赞表示对原乡诗人的尊重;同时,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同学以邹族语及古语吟颂1934年全岛诗人大会的主题诗〈观樱会〉,古今传承的象征意义非凡。此外,最难能可贵的是,诗集新书中收录有1964年成立的“笠诗社”发起人之一锦连先生最后的手稿〈上路〉,在现代诗歌史上留下感人的阿里山诗情,其夫人王玉梅女士亦亲临现场。

发表会上,李桃生将诗集一一赠送与会诗人,这场相当有意义的诗人献礼掀起了活动的高潮。诗人余光中先生现场吟诵“阿里山赞”;郑愁予先生也以豪迈的嗓音吟念出“我是专情的阿里”诗文;向明、赵天仪、李魁贤等诗人也分别吟唱他们为阿里山所作的诗作,在朗朗的诗词吟唱声下,为新书发表会画下句点。

现代诗人余光中吟诗歌咏阿里山传奇。 (摄影:苏泰安/大纪元)

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廖处长一光表示,阿里山百年诗歌文学《森林诗语—阿里山诗集》,共有《古典诗咏》、《现代诗情》两册及光碟发行。《古典诗咏》纪录阿里山历史与文化容颜,计二五0首诗作,是一部有历史价值的诗歌集;《现代诗情》则以1950年邹族诗人高一生深情的森林呼唤为始,集结现当代诗情,诗写阿里山,从日据到民国,建构阿里山百年诗歌图谱,是相当具有珍藏价值的文创作品。

嘉义林区管理处表示,阿里山是台湾的圣地,透过诗人敏锐细腻的观察,一花一草,一片云,一段路,所见、所感,无不隐含悲欢交织的无尽关怀,我们将这些几被遗忘的昔日时光记忆,以诗歌的面貌呈现,为阿里山镌刻诗的印记。本诗集的发表,让读者领略阿里山风情,也让诗人们感受到来自读者最真诚的回馈,共享艺文创作的喜悦与不朽。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