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影子银行受打压 投资者何处去

人气 1

【大纪元2013年07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从上个月流动性浪潮突然退潮之后留下的残砖瓦砾中有两个重要问题蹦出来。首先,北京在玩什么?第二,如果不利的流动性状况再次发生,投资者应该去到哪里寻求庇护?

北京打击影子银行

《金融时报》7月5日报导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相当简单。北京领导人,面对过去瘦身中国影子金融系统的尝试失败,决定要给迷失的国营银行一个教训。

中国央行通过从6月13日开始拒绝注入流动资金到银行间拆借市场来达到这个目的。随着一轮打压假出口,通过从香港走私而流入的热钱已经在萎缩。而季度末的临近,正值各个银行需要用资金来打扮它们的账本的时候,也加重了资金短缺。很快,银行痛苦的发作从飙升的银行同业拆息可见一斑。曾经某个时刻,通常悬于4%以下的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飙升到13%以上。但是央行仍然在加大紧缩。

它给国营银行发出的信息是鲜明的:如果你继续不遵守官方指令,减少你跟影子银行系统的交易的话,我们有力量制造严重的痛苦。

到6月25日,央行显然感到它的意旨传达出去了。它承诺恢复借贷给银行,提高它们的流动性。国内A股价格曾经在6月24日下跌到他们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已经恢复了一些。但是中国金融系统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北京面对的任务艰钜而微妙

《金融时报》报导说,根据《中国探秘》(金融时报旗下杂志)的研究,到2012年末,影子金融资产总量在30.5万亿元,这个数量相当于略少于未偿还银行贷款总量的三分之一。影子金融资产的质量极度参差不齐,但是“地下银行”借贷的大约9万亿元和银行承兑汇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9.5万亿元被视为有相当大的风险。

所以在流动性紧缩之后,北京面对的任务既是艰钜的也是微妙的。影子银行系统既不可以允许它失败,也不可以让它繁荣。中共没有选择只有尝试,逐渐的,遏制影子过度而不促发紧缩。

投资新方向:农民工消费品

《金融时报》报导说,随着这些风险升高,有关中国经济哪一部分跟影子系统崩溃绝缘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整体上来说,今年的消费支出强劲,但是中上层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受到影子金融投资高回报的带动。影子金融被抛弃将可能削减他们的消费能力。

但是一个大的消费群体,相对来说绝缘于影子金融。中国的农民工,他们十年前的收入比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工人的收入还低,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强有力的消费群体。

《中国探秘》最近对1500名农民工的调查显示,2012年,总人数2.2亿的农民工对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为4.2万亿元,相当于印尼消费支出的1.5倍以及土耳其消费支出的1.23倍。

在2011和2012年,农民工收入由于蓝领工人结构性短缺而成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他们远离影子金融逆转的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农民工购买的大量的消费品,以及他们喜爱的品牌,可能被证明是相对绝缘于金融风险。

许多农民工每月消费的物品比如方便面,快餐,啤酒,软饮料,衣服,鞋子和手机。虽然品牌意识仍然简陋,但是他们对某些品牌清楚的倾向性在快速浮现,随着农民工群体在收入阶梯上攀昇。这些包括康师傅和统一面条,肯德基和麦当劳快餐,诺基亚和三星手机,安踏和李宁运动服,双汇加工肉类,雪花和青岛啤酒,淘宝网上购物。

(责任编辑:童宇)

相关新闻
台湾影子银行风险 不严重
柏南奇警示 加强监理影子银行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异常迅速
摩根大通:中国影子银行规模高达36万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