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南随笔】美国职场奋斗记(化工)(五)

标签:

(续上期)大家都说学术无国界,其实也未必如此。至少卢院士就告诉我,他的论文美国的杂志是不会接受的。可是在欧洲则不然。因为美国这方面几位教授心胸狭窄。其实,在美国这几位领头的教授当年都是到欧洲去学习的。卢院士是从统计热力学的观点来研究这门学问。而美国这些教授,就是从简单的热力学做出发点。所以,得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没有卢教授精确。不能再谈下去了,太学术化了。总之,我非常敬佩卢教授,在苦难时期的日子里,仍旧不断的找时间从事研究工作,很有学者的风范。

我的老板对我相当的实在。他告诉我,在公司里,对任何一个员工要走管理阶层的路子,至少要有三层直属老板的认可。有谁愿意为中国人,拿自己的仕途作赌注。在老美心中,我们中国同胞们技术高人一筹,做个从事实验的工作人员是最恰当的。中国人技术高超加上按部就班的工作,逆来顺受,这就是一般老美喜欢雇佣中国人的主要原因。我和这位老板相处四年,没有争论。因为他从来也不管我,我上班打瞌睡,他一笑置之。我每天六点上班,两点半下班,他也不管。因为他知道,我都是如期把他指定的工作完成而且很少出纰漏。我不能说他对我有种族歧视。在那四年当中,虽然我们都知道,我走管理路子无望,但是他还是尽力推荐我参加一些有关管理的训练课程。也尽量让我参加外面的学术会议。他时常告诉我,要随时准备自己,才能应付公司内外说来就来的挑战。而这些以后真的都成为我跳槽的先期准备工作了。

这段期间,我的老板推荐我接受了不少的管理培训。这些培训都是公司为了培养管理阶层的人员准备的一系列课程。我上的第一门课就是有关领导统御、沟通交流的课程(Effective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这门课是从大学请来的一位社会学教授授课。课程一个礼拜。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社会科学根本就不了解。对我们当年从台湾出来的留学生而言,只信自然科学,而且优秀分子都学理工。对学文史的学生基本上觉得是二等公民。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在我上完第一堂课后就改过来了。我实在对自己很感冒。遗憾自己过去对社会科学的无知与肤浅。这使我学到了,对任何学问,不懂就不懂,不能一昧的下结论,人云亦云。这点,后来我的女儿,长大了念大学时,要主修英语,我就全力赞成。

这一门课教导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的交流。其实就是心理分析的课程。全班有15个学员。我是唯一的外国人。老师、学员自我介绍完毕之后,特别交代我这个老外,下课后到他的办公室个别谈话。下了课,我进入了他的办公室。他一开口就告诉我,这门课是针对西方社会的环境而设立的。对于一个东方人,可能无法接受。同时强调,多少年来,我还是第一个老中学员啦。我当时就很客气的告诉他,我虽然是个中国人,但是我在公司上班就全是西方社会的思维。我又强调一点,我说我在思考时都是用英文的。我还谢谢他的提醒。总之,我当时的感觉是在这个公司,我这个老中能来上这个课,就很不寻常了。我很喜欢这个课程。也使我体会到人文科学这门学问,绝不是我这种学自然科学的人可以胜任的。难怪在美国第一流的人才去学社会科学。

在我进入公司的第三年,我获得一个员工大奖。每年每一个大组选出一位优秀员工。我们这个大组有60余人。通常,只要你被选中一次,紧接着而来的就是升级。可是,我并没有拿到我该拿的。记得,到了第三年结束时,我的老板在我的考核中评到,我这个人太低调,太安静,不爱说话。他要我多说话,多表现自己,让大家都知道我的成就。当时我就反驳说,是你要我尽量保持低调的啊。在最后一年期间,我开始不安静了。在所有的会议上,我开始发表意见,开始全力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争取大家对我的认知。结果没有多久,我的老板告诉我“闭嘴”。因为,我的张口刺激了而且损害了许多老美的白人优越感。但是,这一回,我告诉自己,我实在没有啥好丢的了。我是铁了心要和你们这些老美一搏的。

(待续)
(责任编辑﹕ 泽霖)

相关新闻
亚特兰大台湾商会网路安全及防诈骗讲座
达美股东要求公司停止干涉工会组建
最高法驳回阿拉巴马死囚重判请求
乔治亚港务局货柜吞吐量增长2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