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善终”议题 家庭安心无憾

人气 102
标签:

【大纪元2015年10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袁玫圣马力诺市报导)有这么一个案例,Cindy的母亲经过多年转移性癌症的痛苦后,在急诊室心跳停止了。Cindy知道母亲的意愿,表示不要施行心肺复苏术(CPR),可是从外州赶回来的大哥坚持全力抢救,并指责Cindy不孝。Cindy想如果母亲事先能写好“医疗照顾事前指示”,就可以遵照母亲生前意愿,一家人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圣马力诺市华人协会副会长、心灵医护中心负责人黄玲真24日说,同个家庭家属常有不同意见,尤其父母病危,忧心如焚时,会想尽办法急救。然而,病患也许并不愿意做紧急维生治疗,如心肺复苏术、呼吸辅助器、插喂食管等,或不愿“痛苦的死在救护车上”,所以需要事先了解病患自己的意愿。这样,医院可依病人意愿妥当处理,家属也可减少分歧及遗憾。

再者,当得知生命只剩几个月时,病人可自行决定要住院或留在家中。比起亲人陪伴下善终,医院可能折腾病人更多、更痛苦。因此,这种人道决定法律上是允许的。

美国家庭在这方面的观念非常普遍,“医疗照顾事前指示”已被视为遗嘱一般填写,置放保险箱备不急之需。

24日“善终:安心无憾的决定”讲座主讲人为北美洲台湾人医师协会南加分会副会长翁英展医师。他表示,加州今年9月11日通过安乐死法案“选择结束生命法案”(End of Life Option Act),同意赋予身患绝症病患结束生命的权利,这让“善终”议题更获关切。讲座首次在核桃市举办后,社区反响很大,多方要求在各个城市举行。

“善终:安心无憾的决定”24日讲座,主讲人翁英展医师(左三)、心灵医护中心负责人黄玲真(左一)与程冠颖伉俪(中)等人合影。(袁玫/大纪元)

翁英展建议家庭不要避讳“善终”议题,多沟通、多思考。有人认为临终时救护医疗人员会协助做决定,其实并非如此。北美洲台湾人医师协会南加分会会长程冠颖也提出临危时做CPR的问题,做CPR有后遗症,病患或家人将要面对,因此民众也要去了解与思考。◇

责任编辑:方平

相关新闻
桃园推动社区安宁疗护“在地好命善终”
安宁缓和疗护 临终有品质
癌末追求善终 5成接受安宁照顾
善终服务指数 英国蝉联榜首台湾亚洲称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