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什么是“微歧视”? 专家教您应对

人气: 272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5年11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杜国辉纽约报导) “锡克”(Sikh)小姑娘考尔(Almeet Kaur)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带她上幼儿园的妹妹去学校的课后班,她看到正好有一群跟她妹妹同龄的小朋友在踢球,于是就叫妹妹去跟他们玩。但那些孩子自成一圈,就是不跟她妹妹玩。 她妹妹问她怎么办。她于是走过去跟那些孩子说,我的妹妹跟你们是同一个班的,你们想不想跟她一起玩呀? 其中的一个孩子说:“我妈妈告诉我,不要跟像你这样的人玩。”
  
10月初,韩裔“纽约亚美联合会”(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 AAF)执行主任JoAnn Yoo和其他九位移民权益团体的领袖,应邀到白宫参加座谈,讨论如何促进明年大选时“移民社区的参与”等议题,在等待进入艾森豪威尔大楼时,有三位白人客人进来,其 中一位看到她们后用很大的声音,非常慢的语速说“你-们-是-从-哪-来-的-呀?(where-are-you-folks-from?),这 -是-你 -们-第-一-次-到-首-都-来-吗? (Is-this-the-first-time-in-DC?)” JoAnn Yoo回答,“实际上我们是来开政策研讨会的。” 那人继续用非常慢的语速说“哦,那-祝-你-开-好-会。”(Oh, Have-a-great-meeting!)
  
“这就是‘微歧视’(Microaggression,或译:微侵犯)典型的例子:实际上尽管我们为这个国家做了这么多,总还是有人问:你是哪国人?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始终是外人。”JoAnn Yoo说。

“微歧视”的危害

考尔在10月27日举行的座谈会上说,“‘像你这样的人’,以我当时一年级学生所能知道的事,这是个非常不好的说法。那是我第一次遇到‘微歧视’,这次经历我到现在上大学了还清楚记得。”

“亚美心理联合会”(Asia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总裁纳达尔(Kevin Nadal)介绍,这些“微歧视”令人郁闷,比如“你从哪里来(或:你是哪国人)?”潜台词就是:我想知道你是什么族裔。或者,“你能帮我修一下我的电脑吗?”潜台词则是:亚洲人都擅长电脑。这类潜在的歧视已经存在,令人感到些微的不快。

如何回应这种歧视?

纳达尔是“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心理学副教授。他认为,“微歧视”造成的不愉快情绪会累积起来,长期会对自己形成伤害。他建议:别让问题打败你。“可以以幽默、愤怒或者正视它的方式回应。”比如,跟人们去谈论这些感受。

华人周为,从2010年开始,即在网上建立网页谈论“微歧视”。据他表示,他们是第一个收集、整理、发表这类“微歧视”案例的网站。网页也的确为人们认识、面对这类问题提供好的方法,释放了积累的压力。

但为白宫的高级幕僚提供培训服务的“多元教练学院”(Coach Diversity Institute)高级副总裁陈思隽表示,她会建议遇到这类问题的人改变自己。“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敌对情绪、心态,你会发现所有的人、对你的态度都变了,你会觉得:每个人都会对你微笑。”

陈思隽表示,这些歧视来自几百年来人们生活中建立的观念,很难一下去掉。但如果大家希望建立一个没有这些歧视的社会,“我们大家的境界就得比那些歧视高。”

所以要检验自己。不“过度反应”这回事,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做出反应,所以不要让不快存在心里。

责任编辑:艾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