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急逃亡 传拟赴港收购企业

人气 13
标签: , ,

【大纪元2015年12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玲浦香港报导)万科宝能的股权之争,爆出险资举牌潮背后的风险防范和监管漏洞;保监会继早前推出新规定,要求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需披露资金来源等资讯,昨日再批评少数险企控股股东将保险公司当作融资平台。另外,本报获悉,在国内监管收紧风潮下,部分险资部署出逃来港,收购香港的上市企业。

近年来保险资金越来越进取,一边在二级市场频频举牌房地产股票,一边在海内外不动产领域大举收购。近两年,先后有安邦保险入主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远洋地产;生命人寿拿下金地集团、佳兆业,最近又将目标对准浦发银行,其方式均是通过二级市场突击举牌。

近期万科和宝能股权之争中,媒体爆出“宝能系”收购万科资金,真实杠杆累加超过10倍,银行理财资金是重要的“金主”,引发外界对险资高杠杆操作的风险担忧。

另外,持有万科7.01%股份的安邦保险成为关键角色。有媒体爆出安邦有可能受让宝能系股份成为万科大股东,不过,万科昨晚公告称,有关说法纯属谣言。

保监会昨日召开会议,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会上批评,少数保险公司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将保险公司当作“融资平台”,利用信托计划等各种方式,作为通道为相关企业融资,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则表示,保险业需防范五大类风险,其中之一是股票市场系统性波动,面对股市震荡,保险公司应该把握时机。此外,还有涉及灾害的赔偿风险;声誉风险;金融业交叉感染风险。

证券、信托业的风险可能会传递到保险业,如一些信用债的兑付问题;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目前,公司一些保险存在“长险短卖”、“短钱长配”的问题。

传险资拟转战香港股市

针对保监会有可能收紧险资入市和相关高风险产品,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已有银行下发内部文件,自12月29日起暂停销售前海人寿的部分保险产品。不过,前海人寿做出否认。

据一位保险公司高层向本报透露,现在大陆风头甚紧,有保险公司准备联手转战香港,将资金运来香港,准备收购香港上市企业;一方面转移资金,避开监管风险,另一方面趁深港通开通前,部署来港炒作香港股市,趁机获利。该高层形容届时南下资金“相当庞大”,“进一步染红香港股市。”

股灾助长险资举牌潮

近期险资成为关注焦点。为何有大批保险公司入市?据财新网披露,2015年7月,股灾救市助推了这波险资举牌潮。

7月9日,为配合救市,保监会松绑保险公司投资蓝筹股比例,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由上季末总资产的5%调整到10%;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 例上限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同时对“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的资产认可比例”适度提高。

而这批险资尤其钟爱房地产企业,险资获准投资房地产的开闸在2010年。目前133家A股房企中,险资位列前十大股东的房企有21家,占比达15.8%。

中国保险公司还纷纷走出去,到海外置地和收购企业。2013年7月,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买下伦敦劳埃德大厦,是第一桩中国保险公司跨境房地产收购;2014年6 月,中国人寿联合卡塔尔控股,斥资7.95亿英镑买下伦敦金丝雀码头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90%的股权,中国人寿占比70%;2014年10月,安邦保险19.5亿美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等。

保险公司资金入市受质疑

资料显示,大部分保险公司都甚有背景,如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幕后就是刘云山儿子刘乐飞。有分析认为,在习近平金融反腐浪潮下,一些频频举牌的保险公司,不排除成为继券商股之后,下一波被清洗的对象。

早前知名投资者黄生亦发表文章称,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在中国股市兴风作浪,手法凌厉,不同寻常,近期的做法变成了凶悍、不顾一切、疯狂的对冲基金。这样做是因为反腐形势逼人,无数腐败官员和不法商人过去的腐败黑钱和不法黑钱,迫切需要洗白、半洗白。而保险公司成了一个洗钱的重要通道,大量的黑钱通过定向买入万能险或者投连险,然后进入股市。

责任编辑:郑桦

相关新闻
王石质疑宝能系收购过程中资金来源
股权之争 宝能 安邦持万科股已超30%
万科重申不欢迎宝能收购公司
正元:万科被“怪物”缠身,如何摆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