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产业失衡所得分配恶化 加薪是良方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22日电)台湾所得分配年年恶化,国内产业政策无法提升附加价值是一大致命关键,企业降低成本抢单,底层劳工冻薪,导致富差距日益扩大,为员工加薪是解决所得差距的良方。

根据主计总处的资料显示,10多年前GDP分配到受雇员工的报酬比重超过50%以上,现在不仅跌落5成以下,且日益恶化,相反地,分配到营业盈余的比率却持续升高,显示台湾经济成长的果实分配严重失衡。

国家发展委员会主委杜紫军表示,有钱的人用钱去滚钱,当然比用劳力赚钱的人快,政府除照顾近贫的弱势族群外,也利用富人税、房地合一等税制改革,尽量课征这方面的资本利得。

政府利用租税工具平衡所得分配失衡问题,但数据显示,台湾顶端前1%所得者比率明显增加,台湾富者愈富的情况,仍以可怕的速度增加。

主计总处统计,1977年前10%所得者占台湾总所得比只有23%,但一路升至2012年的36%;而前5%所得者,占比从16%成长到25%;更可怕的是,前1%所得者占台湾总所得比例,也从6%增加到11%。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表示,台湾前10%或5%所得者占总财富的比例,低日本、韩国甚多,但到了前1%,占比却很接近,显示台湾财富有往前1%集中的趋势。

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邱俊荣更指出,薪资本来应该是国民所得组成的最大部分,但从现在国民所得资料看出,愈有钱的人,薪资所得比重愈低,显见富人大多是经由资本所得累积财富,富者愈富。

尤其,近10年来政府又实施地价税、遗赠税、房屋税、土增税等新的减税措施,朱敬一认为,台湾在2009年将遗产税从原本最高税率50%一举降至10%,却在2014年调高所得税,形成冻薪的人缴税,有资产的人减税的荒谬情况。

全球化时代,连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也面临10薪资不涨,财富集中在少数有钱人的困局,但台湾70年代经济起飞以来,并没有掉入这个陷阱,反倒是近年来贫富差距问题,却日益严重。

不过,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会造成消费停滞,最后衍生出犯罪等社会问题,是必须解决的经济与社会议题。

邱俊荣认为,所得分配恶化全球皆然,但台湾问题特别严重,主要与台湾偏重出口的产业策略有关,等于是“牺牲台湾人的福利,让外国人享受便宜好用的产品”。

他解释,台湾产业结构扁平化,下游产业几乎空掉了,只剩下规模庞大的中上游产业,为了抢单杀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结果,要获利就是想尽办法降低包括薪资在内的成本,所以厂商不是将生产基地外移,就是大量雇用外劳,甚至牺牲研发经费,以致产业根本无法升级。

台湾市场小,发展出口导向企业,将市场延伸国际,是不得不然的作法,问题是产业政策两极化与失衡问题,出口过度集中高科技产业,租税优惠又偏向少数高科技产业,企业主过度追逐低成本以获利,不思考升级转型为高附加价值产业,只好在成本为唯一考量下,不是外移生产基地,就是压低员工薪资,不断以低成本求生存。

朱敬一提出警告,台湾接单、海外生产模式比重已逾5成,造成台湾底层劳工根本分不到经济成长的果实,更由于制造、生产外移,实质投资机会少,资金就只能转移炒房地产,使得台湾房价“飙”涨。

他说,台北市已成为全球房价所得比最高的城市,1个月薪3万元的年轻人,即使不吃不喝15年,也只能买到1间厕所,年轻人怎么会没有怨气?

这样的所得分配恶性循环该如何解决呢?邱俊荣以去年9月的联合国报告提供解决方案,他认为,增加经济复苏动能“加薪”是唯一良策,各国竞相印钞票是没有用的,只会让财富集中资本家手中。

也就是说,如果有10万元平均分给10个平民,几乎都会拿去消费、买东西,就可以达到活络经济的目的。

美国总统欧巴马在共和党掣肘下,还是执意以行政命令调高联邦雇员薪资,并且呼吁企业主加薪,目的同样是为了刺激美国国内经济成长。

邱俊荣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Paul Krugman)的话作为结论“薪资不纯粹是市场决定的,目前劳工薪资不平等的情况,是政治及社会力量选择的结果”。

他强调,政府推动奢侈税、房地合一税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根本就是骗人的,要解决所得分配的恶性循环,政府应该痛定思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