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强震 世界遗产倾圮令人痛心

人气 17

【大纪元5月24日报导】尼泊尔强震系列报导之五:(中央社加德满都特稿)尼泊尔强震后,加德满都谷地多处世界遗产倾圮,重建路迢迢。国家宝藏蒙尘令人心痛;历史与文化之美无法再代代传承,更令人忧心。

“为节省时间,我骑脚踏车在震后两小时抵巴丹(Patan)。我边骑边想,会看到什么情况?我到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后非常伤心,情况超过原先想像。”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尼泊尔代表曼哈特(Christian Manhart)回想425强震后第一时间看到世界遗产遭毁,深感心痛。

公元18世纪前的加德满都谷地(Kathmandu Valley)有3个较大王国,王城所在的加德满都、巴丹和巴德岗(Bhadgaon)各有1座“杜巴”(Durbar,即皇官)。时至今日,列名世界遗产的3个杜巴广场,成为尼国最吸睛文化瑰宝。

425规模7.8强震使得加德满都谷地丰富文化遗产受重创,古代国王在12到18世纪兴建的神庙群和雕像倒塌,多人丧命,还有人被埋瓦砾堆下。佛塔、广场和印度教寺庙等知名古迹,如今成为民众哀伤地。

曼哈特告诉中央社记者,“先不讲精神和历史的损失,金钱上的损失绝对难以估算。雨季来临前,我们得先强化还可能倒塌的古迹,下一阶段再给每座神庙不同计划。我想重建经费将高达数千万美元,耗时至少十年,甚至更久”。

住加德满都东侧古城巴克塔普尔(Bhaktapur)的浦立(Rabindra Puri)曾因整修和保护当地古迹,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奖”。他说,倾倒遗址6到8成原始材料可于重建时再使用,“这样才可保持原有魅力。不这么做,教科文组织会把建筑纳入濒危名单里”。

他告诉中央社记者:“每1片砖都价值连城,那有200到500年历史。现在我们须做的第1件事就是保存神庙和古迹所用的每1片素材”。浦立将号召旗下具备修建当地古迹特殊技巧的250名工匠投入重建。他说:“1934年震后我们只能靠自己,现在则受全球关注,政府应把握机会。”

强震后,加德满都巿区找不到一处完整围墙,原本戒备最森严的旧王宫和尼国内阁,外墙都有多处整片倾圮,当局暂以蛇笼限制和区隔。加德满都谷地周边许多砖窑厂的大烟囱也无一完整,顶端要不断裂,要不歪斜,震后继续呼呼吐着白烟。在烟囱下穿梭搬土移砖的工人显得如此渺小。

巴克塔普尔名列世界遗产,震后有近3万间民宅毁损须修建,县长泰克(Anil Kumar Thakur)受访时神情疲惫,眼睛出现红血丝。

震后多日未阖眼的他告诉中央社记者,会尽可能重建世界遗产和民宅。有能力自行重建的民众,当局将提供一定金额立即执行;损失较重大的,民众得先自行清理和评估,政府再依实际情况拨款,“修复民宅之外,居民健康、生意和就业都得照顾到。对尼泊尔人而言,一切都是全新的经验,我们也在学”。

有形资产之外,无形历史文化的损失更令人忧虑。加德满都出生的社会学家芮格米(Shibesh Chandra Regmi)说,好几代人穿梭遗址建筑群中长大,“开车行经时,我总跟孩子们重复所知的故事,他们就是这样认识身边古迹。他们本来也该这样教导下一代”。

然而,未来10年,新世代将无法看着古迹听故事。芮格米告诉中央社记者:“代代传承才是历史之美。在我们身边已看不到这些古迹,这很痛。当局须尽快投入重建,把历史带回来靠近我们。”

相关新闻
尼泊尔7.4级强震66死逾千伤 美直升机救灾失踪
强震过后 尼泊尔军方救出受困117人
强震再袭尼泊尔 中部城镇多人死伤
尼泊尔又强震  台外交部急了解情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