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人实名举报信 曝中国股市造假乱象

人气 2276
标签:

【大纪元2016年0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元明综合报导)近日,一份2,000多人签字的实名举报信披露,一度震惊大陆股市的“冷水团事件”实为人祸而非自然灾害,再度引发外界对中国股市造假乱象的关注。

1月11日,陆媒无界新闻报导,从獐子岛上多名居民处获得了一份2,000多人签字的实名举报信,指2014年的“因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巨亏8.12亿元事件”(以下简称“冷水团事件”),其原因是獐子岛集团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的人祸,并非自然灾害。此报导引起媒体对大陆股市造假乱象的关注。

“冷水团事件”回放

虾夷一词是中国古代对现在被江泽民出卖给俄国的库页岛地区的旧称,所以在那发现的扇贝就叫虾夷扇贝。由于虾夷扇贝做食品,不但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有益健康,所以经济价值较高。

獐子岛是中国最大的虾夷扇贝底播增殖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牧场,中国上市公司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69.sz,以下简称獐子岛集团)就在这个最大的海洋牧场生产经营虾夷扇贝。獐子岛集团2006年登陆中国A股,因产业模式独特,曾被视为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名片,2008年其股价一度超过百元。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岛集团发布公告称,因北黄海遭遇异常冷水团,公司一百多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绝收,公司净利润亏损约8.12亿元。此即“冷水团”事件的开端。

“冷水团事件”实乃人祸而非天灾

2,000多人签字的实名举报信中显示,“冷水团”事件是獐子岛集团为了遮掩前几年因为虾夷扇贝播苗造假、偷工减料、播撒量虚报以及过度采捕而导致虾夷扇贝断代、产量下降的刺破气球的行为。獐子岛集团还存在播苗造假,虚增成本的问题。

据当时的《证券时报》报导称,有当地养殖户和水产商表示,没有遇到冷水团,也没有听说周围海域遭受冷水团灾害。

作为当地权威发布海洋灾情预报的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大连市长海县政府的官网中,至今也没有对当年“冷水团”发布任何消息,这也是证明“冷水团事件”实乃人祸而非天灾的有力证据。

谁是“冷水团事件”的受害者与得利者

獐子岛集团在上市后,岛上居民作为集体的一员,每人有1,000股受益权,后增加到6,000股。换言之,举报者既是獐子岛的居民也都是獐子岛集团的小股东,他们说:“獐子岛集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利益。冷水团事件发生时,我们觉得公司一定会引以为戒,认真管理公司,所以当时选择了沉默。但冷水团事件后,獐子岛高层仍然没有认真经营公司,走上了继续欺骗投资者的路,如此下去迟早会将公司置于死地,獐子岛集团如果垮了,那岛民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之本,为了长远考虑,我们2,000人一起发声。”

去年6月10日网民皮海洲在网上发文说,“冷水团”袭击的不是獐子岛而是投资者。虽然受“冷水团”的袭击,令公司去年损失了8亿元,但实际上真正为此买单的是獐子岛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该公司的股价从“冷水团事件”之前的16元附近下跌到了11元附近。投资者的损失超过了30%。而作为该公司及相关的负责人来说,几乎没有为此付出什么代价,除了相关的做秀之外,甚至就连有实际意义的问责措施都没有。

他说,不仅如此,“冷水团”的冲击,还给獐子岛公司的相关人员带来了“抄底”的机会,使有关人员发起了公司的“灾难财”。比如,该公司总裁办11人以11.27元/股的价格增持179.1万股,这一价格也基本是獐子岛复牌后的最低价;而截至此次停牌前(去年5月29日),獐子岛股价报收19.76元,有关人员的获益是相当明显的。

也正因如此,“冷水团”事件被市场质疑是“人为事件”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在獐子岛公司“说了算”的背景下,有关方面对“冷水团事件”的定性很难说是真实准确的。只有投资者才是冤大头。不明不白地为“冷水团事件”买单,甚至至今都不知道“冷水团”事件的真假。

时评作者曾会生表示,獐子岛公司的最大股东是獐子岛镇政府。獐子岛公司上市后,仍然跟当地政府是利益共同体。所以,在爆出“冷水团事件”后,獐子岛公司仍然可以从中共政府获得专项财政资金,得到中共农业部国家示范基地的奖补资金。

“冷水团事件”再次戳中了中国股市的造假乱象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臧小丽律师在接受无界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獐子岛居民举报内容为真,就意味着獐子岛集团2014年冷水团事件的公告内容并不属实。一旦公告被监管部门认定有假,则獐子岛便有证券欺诈的嫌疑,并且涉嫌虚假陈述。还会涉及到公司此前所披露公告的真实性,那么公众就会进一步对上市公司此前存货数据或者业绩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本次举报不仅涉及到参与举报的2,000多位獐子岛岛民,也关系到上市公司众多投资者的知情权和经济收益。

曾会生认为,獐子岛公司决不是中国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中造假的孤例,甚至不是最严重的,但它再次戳中了中国股市的造假乱象,也敲响了警钟。如果任由这些不良的公司在市场上诓骗投资者,当前巨震中的中国股市将面临不能承受的无限危机。

在这一点上,国外股市对造假严厉打击的规则和案例值得借鉴。比如美国,上市公司对造假的处罚远大于非法所得,一旦被查往往倾家荡产,安然公司因造假欺诈而倒闭破产就是最鲜活的案例。

责任编辑:蔡致信

相关新闻
大陆股市造假十年如一日 业内人士称水太深
盘点2013年大陆股市 造假五花八门 超万亿市值蒸发
大陆A股熔断 一周股民人均损失超过7万元
朱镕基前秘书李剑阁三问中国股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