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泉:房地产吊半空,哪有回到地面上踏实?

人气 170

【大纪元2016年10月07日讯】小时候逞能蛋,看人家上树自己也兴冲冲地往上爬,由于身体瘦得跟猴子一样,所以也就敏捷如猴,蹭蹭蹭,不一会儿就感觉身体和树在摇晃。停下,往上看,乖乖,快到树梢了。再低头往下看,我的个娘哎,地面又那么遥远。立时害怕起来。怎么办?上,不可能,下,又害怕,于是咧开大嘴,呜哇呜哇哭起来……

中国经济就是那个抱着大树呜哇大哭的“儿童少年”。

中国经济是真的吗?大蒜九块钱一斤,一套单元房得我工作200年,还要不吃不喝。中国油价是美国的三倍。如果以此作参照,中国财富应虚美国三分之二。即一分干货二分水。

物价高没问题,要高都高。问题在畸形。泡沫经济成为权贵和冒险家的乐园,让直接创造财富的一线劳动者失去了工作的兴趣。实体经济到底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大家都去搞投机,没有人撅着屁股干活儿,虚拟经济就成了海市蜃楼。

那个抱着树大哭的孩子为啥不再继续往上攀登?到树梢了,不能承重。可是下来也难,离地面太高,万一抱不紧滑下来,有可能摔成残废。

这就是房地产政策“扭秧歌”的症结所在。中央不知道泡沫吗?早就知道。可是下不来。整个经济是按照既有泡沫的规模定调子,如果真着陆,比例必然失调。就是说,政府在房地产方面不挣钱,庞大的财政支出怎么办?已经铺开的摊子怎么办?即使不考虑炒房者,因为刚需按揭买房的,回落的房价不抵首付,剩下的银行欠账是还是不还?房价下来了GDP也就下来了,政府是否顶得住经济下行的舆论压力?所以政府不是对房价没办法,而是不敢有办法。不说打压房价,让它回归于正常都难。比如不再设置所谓18亿亩土地红线,土地确权给个人,政府不再从卖地中捞钱,私人拥房不超过两套,收取固定资产税……这些措施一搞,我穷教师都能在大都市买房,信不信?

问题是,政府它铁了心不办!

知道用饲料养的鸡鸭鹅鱼为什么不好吃吧?那是因为饲料没有按照上帝允许的比例配制;知道如今的孩子骨头那么脆吧?骨头长太长,钙的密度不够。

跟上帝对着干,你行吗?

几百年来,西方古典经济学看重“上帝之手”,但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直到本世纪的凯恩斯,强调人定胜天。且不说马克思“把生产资料收归公共所有,然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生产”害死了千百万虔诚信徒,自由世界相信凯恩斯“国家调控”就让美国经济停滞了半个世纪。直到雷根时代新古典经济学兴起,重新尊重“上帝之手”,才又大踏步地前进。

正好相反,人家抛弃的,我们捡起来,一是大手笔四万亿,二是高通胀。总想着钱能通神,结果搞了个产能过剩(其实是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普通大众没有消费能力)。怎么办呐?又来一出: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市场经济,彻底废除国有垄断,让国资走进市场,和其它经济同台比拼。请问中央,你的手舍得拿开吗?满足不了这些条件,你的全部努力都是白费!

张维迎林毅夫的“产业政策”之争至今没有落下帷幕。所谓“产业政策”,就是“政府的手”。“政府的手”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当上帝打瞌睡的时候可以偶尔一用,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国家大萧条。但是用是用,只能偶尔一用,绝不能代替“上帝的手”。我们在“李鹏硬着陆”之后也萧条了十来年,政府也用凯恩斯调控一下,效果不错。但是从北京奥运会(世界金融风暴)至今,国家调控成了常态,以至于畸形一年一年地积累叠加,严重到无法收拾(不敢回归正常)的地步。如今高房价就是产业政策的结果。

林毅夫的“产业政策”观点不是一点不对,他指出世界上成功的例子都少不了产业政策。但是林毅夫把产业政策的作用过分夸大了,我们政府也把其适用范围扩大得太大太多。我认为,由国家财政扶持的方面,第一在高科技攻关,第二在稀缺资源上。普通行业应该全部交给市场。把产业政策无边地扩大,就有人乘机“套取”,在导致腐败的同时也扭曲市场。我们常听有人说“跑钱”,也有人说“等政策”,这都啥玩意儿?这等于国家资金大把白扔。企业不去找市场,不去科技创新,拿不出好产品,只等国家救济;政府给一点吃一点,吃完了再要。产业政策扶持了投机分子和懒汉。

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有计划按比例”,而产业政策最不能“有计划按比例”。为什么呢?因为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并不像企业家那样了解社会需求,第二政府做事往往缺乏时效。市场瞬息万变,不容你把“调查—研究—请示—决策”这么多程式一个一个走下来。

什么才是“有计划按比例”呢?那就是通过市场调节,用商品价格使生产要素(资金、技术、管理、劳动力等)“自动流到”所需求的地方去,直至达到供需平衡。

自然平衡的经济才是健康的经济,不会畸形;不让个别人占大便宜,不让大部分人吃亏;不会老少几代站脚手架却住不上一间房,不会劳动一辈子到最后一病不起在家里等死……自然平衡的经济就是“地面上的经济”,用产业政策扶持的经济往往是“抱树下不来经济”。

有人说“老泉”没有“鲁山老泉”尖锐了,这个不能怪我,因为我写文章要考虑能不能与你见面;写出来,发不了,不是白费力气吗?再说普及点儿常识也不坏,常识最有说服力。(原标题:房地产与其吊在半空,哪有回到地面上踏实?)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学者:中国经济面临类似美国1929年大萧条
中共党校教授承认中国经济将衰退20年
央行承认中国经济金融风险暴露逐渐增多
金融人士:中国经济困于“贷”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