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西方文化冲突 移民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在中西方俩个文化里,西方讲究理性、规范、原则、法律;中方讲人情、关系。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上存在差异。(shutterstock)

人气: 245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9年03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伊铃报导)一对异国夫妻,太太是中国移民,先生是加拿大人。两人中年再婚,双方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 婚后1年之内,开始出现许多不和谐。

太太按中国人的方式对待丈夫,认为是尽妻子的本分。她关心丈夫的衣、食、住、行。吃饭总是劝对方多吃点,常常给对方夹菜。结果招致对方反感,“我要吃什么,吃多少,我自己决定,你为什么要这样强加于人?”

夫妻双方有各自独立的账户,也有联名账户。自结婚后,太太就把自己的银行账户交由先生管理,之后一概不管了,家里的一切支付都由先生负责。

一次旅行回来,先生抱怨太太不分担旅行费用,连一顿饭钱都不付;还指责她结婚以后,从不支付家挺开支。太太很委屈:“我把银行账户都交给你了,钱都在你那,为什么还要我一笔一笔的付钱?夫妻之间要分得这么清楚吗?”

而这位先生认为:“你的账户是你的账户,我为什么要随便动你的钱?”这对中年异国夫妻终因摩擦太多,最后不得不提出分居。

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商业交往中,经常会遇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冲突和误解。

加拿大温莎大学华裔临床心理学教授Dr. Ben Kuo认为,人是文化的产物,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存在差异。在人际交往中,对应的方式,沟通的方式、情绪表达的方式和思维的方式都不一样。如果互不了解,就容易发生冲突和误解。

东方文化是群体文化

中国地域广阔,本身存在地域性差别。西方也分北美跟欧洲,欧洲又有不同的国家、地区文化差异。因此不能一概而论。Dr. Kuo从总体上,分析中、西方在文化及价值观上存在的差异。

Dr. Kuo谈到,根据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华人文化多是群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为主轴,以群体、家庭、群众、自己人为重。华人的自我是跟别人结合在一起,分小我和大我。大我是跟我的群众、我的家庭、我的村庄、我的学校、我代表了他们,不是只有我自己。因此,华人的思维方式会考量到别人。

华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小被教育要替别人着想,行为方式要考虑到别人;考虑到面子:给别人面子,也给自己面子。讲究合群、融合,讲关系,人情。

在谈话时,华人会考虑对方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对别人比较尊重。所以在沟通方式上,比较迂回,委婉、婉转、不直接,会揣摩别人的想法,有时不好意思讲得太明白。认为讲得太直、太明白不礼貌。

西方文化尊重个体

Dr. Kuo说,西方文化尊重个体独立,行为和价值观比较自我,讲究自我权利、利益、思维、想法,。西方教育从小就考虑到自己的权益及守法为主,比较突出自己的权利。西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注重个体特质的培养,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强调个人的特质,特长,对别人的想法给于尊重,但不须过度揣摩。

在沟通上,西方人比较直接,在个人权益范围内,他会很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拐弯抹角。西方文化以法、理为主,讲究规范、法制。你有道理,就可以行得通,所以很强调对人的尊重、礼貌及守法。

*对事物理解的差异

Dr. Kuo谈到,在中西方俩个文化里,西方讲究理性、规范、原则、法律;中方讲人情、关系。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上存在差异。

当华人接受别人送的礼物时,往往会说:“不好意思啊。”似乎不好意思接受。但并不代表拒绝,真实的意思是,“这么好的礼物,我真的很感谢。”

而西方人在接受礼物时,往往一声“谢谢,你不需这样做。”就完了。简单、直接。

华人在送礼时,为了让对方舒心接受礼物,往往回说:“您不必客气啦,这个东西不怎么昂贵。”西方人听了可能就认为:“你明知道这没什么价值,为什么还要送给我?”误会出来了。

西方人也会跟朋友、同事有联系,但是没有那么紧密。在面对争议时,华人或许有这样的期待:你是我的好朋友,你要给我面子。即便我错了,你也要站在我的立场,替我说话。

而西方人则认为:没错,你是我的朋友。但在这件事情上,你的立场和我不一样。你不站在理上,我没办法帮你。

在家长与老师的交往上,华人移民父母会认为,给老师多送一点礼,老师会对我的孩子好一点,多关照一点。在中国、台湾可能就是这种方式。但在西方,给老师送礼,他也会很高兴,也表示谢谢。但涉及到某一个具体事情,他不可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去处理。因为社会体制决定他必须这样做。

理性应对差异

Dr. Kuo说,中西方文化各有好处,有些东西很难用黑白来划分。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产物。在社会过程中,通过家庭、社会大环境的教导,吸收文化,形成各自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在生意上、商业方面、孩子跟父母、跟老师的沟通上,当双方的文化背景互不了解时,常常会产生误会。

当从A 文化跨到B文化时,可能导致相互冲突,也是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拓展文化丶人生视野的大好机会。但这个冲突不是因为“那种人、那种文化、那种德性。”展开看来,站在他人的角度,在他的文化里,这样做是理所当然、合情和理。

华人考虑别人的面子、想法,很贴心。很客气,让对方很舒服;但是有时候自己不舒服,因为要看着别人的脸色做调整、行事。

中国人的特质是以“情”为主,当华人跟西方人沟通时,尤其是当一件事情有争议时,要考虑到对方“理”的部分在哪里。

在西方社会,讲究权力、合理性,这方面用中国人的情面讲不通。同样,西方人也要了解东方人的文化和美德:关系和人情。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跟孩子的关系,跟上司的关系。在这个结构里,关系很紧密。在这个群体里,如果以理去争权的话,会显得很不合人情。

重视语言学习 跨越文化差异

在加拿大,特别在几个大城市,华人移民基本上蹲在自己的圈子里,没有机会跟其它族群接触,包括白人、南亚裔、中东裔、黑人群体。Dr. Kuo认为,通过接触才能了解加拿大、这个国家多元文化的精神、特质、思维方式及处事方式。

Dr. Kuo强调,移民来到西方国家,要细心及虚心观察、学习,多跟西方人及其他族群接触。华人要学习西方人的开朗及包容的文化、思维方式,虚心学习西方正向的价值观,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好的东西跟他们分享。只有通过接触、沟通丶互动,才能了解他们的做法是什么。

Dr. Kuo鼓励华人移民,不要因为自己的英文不好就不接触,讲错了也不要紧,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勇于去学习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Dr. Kuo说:“作为华人,有必要了解西方的思维、做法。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跨文化上的差异。当对另外一个人的跨文化的敏感度提升时,我们对应的方式,沟通的方式就会更有效率及贴切,减少无谓的误会、强化我们跨文化的能力及人际关系。”

责任编辑:岳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