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万字一样 北大名教授”剽窃”美国名教材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15日讯】1月10日,一篇在学术界极少数人手中流传的稿子《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正式浮出水面,《社会科学报》在第七版刊登了这篇作者化名为晓声的来稿,文章中所指的剽窃者,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年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此人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10万字的内容一模一样

据新快报报道,化名为晓声的作者是北京某大学中文系2000级博士研究生,真名为王晓生,专业是研究文艺理论。在王晓生的宿舍里,他向记者拿出了证据?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中译本)和王铭铭的近作《想象的异邦》,这两本书大约有十万字的内容几乎是一模一样。

花一个月证实问题的严重性

王晓生告诉记者,王铭铭的书在高校文科生中比较知名,他本人也很喜欢研阅,并购买了多本。但在看王铭铭的近作《想象的异邦》(1998年出版)时,王晓生有点怀疑:“它里面用了很多原始部落的内容他在国外考察过这个吗?”

王晓生越想越怀疑。不久,他联想到了1987年出版的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中译本)。最终,王晓生发现,除了个别字的修改或者语气的改变,《想象的异邦》第二编几乎全部与《当代人类学》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相同,甚至连结构段落顺序也没有改变,要说有什么大改的,就是原书中的一些小标题给去掉了。

为了证明问题的严重性,王晓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算出,两本书竟然有十万字的内容是一模一样。

译者摇身变作者

《当代人类学》(中译本)和《想象的异邦》,相隔出版的时间有11年。在《当代人类学》(中译本)的大红封面上准确而明了的表明王铭铭教授是此书的翻译者之一。

翻开这本书能够看到1987年4月14日哈维兰为此书作的序:“1974年本书第一版问世以来,它一直是北美许多大学和学院采用的人类学入门教材,现在这本书已成为北美最广为采用的教材之一特别感谢翻译者王铭铭,是他把此书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的”。

当年的王铭铭不到30岁,在厦门大学任职。而由他牵头翻译的这本哈维兰的著作现已被中国高校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的师生们广泛阅读,该书还常常被纳入到主要参考书目之中。

翻译《当代人类学》后,王铭铭也成为北京大学一名年轻教授。1998年,王铭铭以作者的身份出版《想象的异邦》。在序言中,王铭铭称该书是他多个时期以来的“散论”,他还有些担心其中一些思考还不成熟。

尽管两本书有如此多的内容相同,王铭铭在《想象的异邦》一书中的序言部分和参考文献部分没有一次提到美国作者哈维兰。这两本书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选择发表的原因不是针对个人

王晓生的文章经一位老师的指点后投向了《社会科学报》,该报社社长许明非常重视,立即派人到北京了解情况,还将文章交给了复旦大学的曹树基教授看。曹教授曾经因为写过批评王铭铭的学术作风随意的文章,两位教授打过一阵子笔战。复旦大学还有两名研究生找来《当代人类学》(中译本)和《想象的异邦》,进行了多次核对。

据许明社长介绍,此事也引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重视,院长一开始有点犹豫,最后提出这篇学术批评必须是《社会科学报》首发,避免炒作嫌疑,保持学术批评的严肃性。许明社长表示说:“一开始也害怕给王铭铭教授带来伤害,后来选择发表的原因,是因为这种事情现在实在是太多了,不仅仅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都有,不是针对王个人,也不是要整他,而是这事实在是太普遍了。”

“太多人知道会让该文胎死腹中”

《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一文刊登之前,曾在一小群人中流传,但是没有一个人打电话给王铭铭教授询问他涉嫌剽窃国外教材的事情,或者将情况告之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杨玉圣副教授一个星期前就知道了这件事,并且看了该文。这位副教授与王铭铭教授同住一个小区,他也有王教授的电话,但他一直严守秘密。杨玉圣副教授是这样向记者解释的:“因为中国的人情事故很复杂,本来是个学术批评的正常行为,但假如更多的人知道了,这篇文章就可能胎死腹中。”王铭铭教授:此事的背景过于复杂在这篇学术批评刊登之前,王铭铭教授已经隐约知道此事。

记者前后两次与王教授联系,第一次是王教授的妻子董女士接的电话,她很为王教授抱不平,认为背后有更复杂的原因。记者第二次终于联系上了王教授,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度语音哽咽,但平静下来之后,他说:“这件事很早以前就知道了,目前暂时不想谈这个事情,因为它发生的背景比较复杂,现在还不能给大家解释,将在一定的时候会给一个明确的答案。”王教授还表示,将会对自己的出版物负责。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候选人公然剽窃 (1/4/2002)    
  • 中国高校学术腐败黑幕惊心动魄 (12/2/2001)    
  • Tom.com惹上官司 (8/19/2001)    
  • 玻利维亚新总统被控抄袭约翰甘迺迪谈话 (8/12/2001)    
  • Windows XP剽窃Linux? (8/8/2001)    
  • 首家反剽窃网站未迎来用户却招来黑客 (8/7/2001)    
  • 中国中药秘方疑遭美国剽窃损失20亿 (6/6/2001)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涉嫌剽窃他人小说构思 (6/2/2001)    
  • 【自由鸣放】强烈抗议联合早报记者周锐鹏剽窃“人民日报” (5/23/2001)    
  • 电脑揭发美百多大学生剽窃 (5/10/2001)    
  • 教授自建“好汉网” 专反剽窃抄袭 无人感兴趣 (4/24/2001)    
  • 【纪元特稿】谁在剽窃“人民”? (3/2/2001)    
  • Windows XP剽窃了苹果的产品? (2/19/2001)    
  • 电影编剧控告《诺丁山》剽窃 (1/19/2001)    
  • 《摘星奇缘》被控抄袭 (1/18/2001)    
  • “绣花鞋”余音未了中国名记者又涉嫌剽窃 (1/9/2001)    
  • 文坛爆出两大新闻 “一只绣花鞋”点燃导火线 (1/7/2001)
  • 相关新闻
    文坛爆出两大新闻 “一只绣花鞋”点燃导火线
    “绣花鞋”余音未了中国名记者又涉嫌剽窃
    《摘星奇缘》被控抄袭
    电影编剧控告《诺丁山》剽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