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五年香港政经社会面临变革

标签:

【大纪元12月27日讯】(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特稿)二零零二年是香港颇为不寻常的一年,年内香港纪念了主权转移五周年;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民主派人士一致批评的“小圈子”选举中当选连任,七月一日宣誓就职;政经上也开始进行较大的改革。

董建华连任后,在政治上大刀阔斧引进政务高官的﹁问责制﹂。有人认为,这是香港行政体制走向另一个方向的分水岭。

香港主权转移的头五年,沿用了前港英政府的行政体制,分别由政务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统领十八余万公务员,其中以政务司的权力最大,被视为所有公务员之首,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

三位司长下设立各局和处,分管决策及具体事务。三位司长和各局长所负责的是决策事务,类似西方政党政治中的部长。但不同的是,他们为终生合约公务员,除非犯了刑事罪,否则,即使政策出错,也不必引咎辞职。

香港回归后,由于社会上接连发生不少重大事件,以致一些政党和舆论质疑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所率领的高层公务员是否与董建华能配合;舆论也觉得终生合约制令高官有权无责。

为此,董建华在连任后,随即实施被视为类似西方部长制的问责制,重点是把三位司长和十余位局长由终生任命改为合约聘用,任期与行政长官一致;不愿意改变聘任制的局长,就要改任为各局的常任秘书长,退居次位,但仍保为终生公务员。

实行问责制后,外界都期待新领导班子能够找到解救香港经济窘局的良方。但良方还没有找到前,部分问责官员却开始面对各种冲击,其中最让人瞩目的是“仙股”事件。

今年七月二十五日,高度独立运作、管理股票交易的香港交易所为了提升上市公司质素,有意推行除牌机制,把营运不良的公司从股市中剔除。在一份咨询文件中,港交所建议股价在港币五角或以下的股票,一律从交易所中除去。建议出炉后,造成人心惶惶,股民翌日纷纷抛售手上的低价股,造成一场不小的股灾。

港交所提出建议之时,市场近八百家上市公司中,就有三百八十家的股价在五角以下。

在这次小型股灾中,不但上市公司受害,散户也损失惨重,结果民怨沸腾。事件促使立法会召开特别聆讯,行政长官也委任小组调查事件。

虽然小组稍后发表的调查报告把矛头指向港交所行政总裁邝其志,但在整个过程中,一些议员和舆论对新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的表现相当不满,认为他缺乏问责精神;马时亨最后被?马韝蓿}道歉。

除了马时亨外,知名度颇高的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及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近日也都先后因为公共交通工具费用过高及大专院校的合并问题遭受外界质疑。

一些评论认为,上述问题在在显示,特区政府引进问责制后,并非就可以安枕无忧;相反的,市民可能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以致政府承受的压力更大。

至于董建华本人,也承受很大的压力,主要是香港经济自一九九八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后,至今没有好转,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七,不少中产阶层因房地产或股市重挫而成为“负资产”,怨气冲天。

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与董建华不和的民主党及其他激进组织,每天都批评董建华解决经济不力。

此外,当局为了解决财政赤字,已透过一次立法削减公务员的薪酬,并于十月实施。虽然一般公务员遭削减的幅度仅在百分之一点五八至一点六四之间,远远低于民营企业员工的减薪幅度,但政府此举已招致各公务员团体不满,纷纷上街游行,令董建华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受到考验。

舆论普遍认为,十八余万公务员是稳定香港的基石,一旦军心不稳,对香港绝无好处。

在零二年尚有两个月就要结束前,香港又爆发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激辩。

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界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香港当局经过五年的审慎思考后,于九月底宣布将依据第二十三条进行立法。

虽然当局解释必须依据基本法立法,且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为人人必尽的责任,但社会的反对声浪却不少。除了民主派外,政治立场鲜明、批评中共及董建华最烈的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也挺身反对。

最近民主党主席李柱铭也亲自到美国向有关人士反映对第二十三条立法的忧虑。

此外,新闻组织也忧虑立法会影响新闻和言论自由。

特区政府已就立法事宜发表了咨询文件,预订明年初就把条文提交立法会审议,届时恐怕又会引起更大争辩,令社会陷入另一次“意见分裂”中。

回顾过往一年,一些学者指出,社会上因为各种政经问题而与特区政府处于对抗争辩的势力愈来愈多,当中包括民主派、天主教会和公务员,这些组织代表了社会广大的中坚力量,对政府的管治威信构成一定压力。

事实上,根据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公布的十月份调查,不满特区政府表现的受访民众高达百分之五十二点三,满意的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三;董建华的评分也只有四十八点七分,未能超越五十分的及格水平。

一些分析家相信,未来只要经济好转,社会上对政府的不满声音就会减少;但政府与民主派和天主教之间能否减少摩擦,恐怕仍有待观察,因为它们彼此间的不和还涉及背后的政治价值观,诸如对中共现行政制和人权的看法,以及从香港殖民时代延伸至今的一些政治分歧。(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圣诞新年香港经济持续低迷
香港和外国组织反对反颠覆法
反对香港23条立法   湾区团体向港府递交连署及公开信
九连墩古墓出土大批竹简有助还原先秦史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