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栏】张伟国:民调与公投是促进中国民主的催化剂

张伟国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31日讯】最近台湾公布了一项新的关于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接受调查者主张”维持现状”,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民众则”反对一国两制”。而香港也有一项新的民调显示,特首董建华的民意支援率将到了历史最低点……

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民主社会里,民意调查是一项习以为常的事情,它已经溶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社会运行机制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不但象市场上人们日常的消费产品,而且包括国家事务的大政方针或者领导人的言行,都可以是民调的物件。由于有相当厚实的社会基础,民调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现代资讯产业”,各个新闻媒体,也时常进行各类社会焦点问题进行民调。象美国的盖洛普机构进行的民调,可以形成相当权威的社会舆情指标。

民调之所以要担当这么吃重的角色、发挥如此重要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现代民主社会的本质--任何决策必须以民意为依归。所以,民调的普及程度和质量的水准,以及对社会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往往也反过来成为观察社会政治体制民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

依照法律进行的各种选举或者全民公投,在本质上也是一种通过法定程式表现出来的”民意调查”,除了形式上的差异,主要区别在于民调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舆论监督”,公投却会产生法律后果,通常还会引起国家机构、政治体制等重大的社会变化,无论你主观意愿如何,对这一法律后果都不得不遵守之。如果把民调视为一种”柔性约束”,公投就具有”刚性约束”的特征。民调和公投的社会基础有其相通之处,从一定的意义上来看,你也完全可以把每一次民调理解为是进行全民公投的准备和演练。

在中国大陆,尽管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称是在实行”人民民主”,但是却惧怕所有反映或表达民意的行为,幷对其实行了垄断性控制,比如,你就看不到在海外司空见惯的民调,公投就更谈不上了。在中国大陆经济开放以后,逐渐涌现了一些对消费产品之类的”民调”,但是,这种形式的活动被严格限制在老百姓消费生活的领域,海外中文广播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BBC等曾经想在中国大陆做一些”听众意见”之类的民调,但是遭到了拒绝和禁止。虽然也有一些大陆媒体尝试就一些重大社会焦点问题进行所谓的”民调”,但是因为媒体本身缺乏独立性,这种民调非但没有公心力,而且沦为官方进行”舆论导向”的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在发生南斯拉夫炸馆事件后,中国”民调”显示北京青年相当程度的反美,但在美国大使馆门口申请签证的人却排起了长龙;同时这也解释了北京为什么如此惧怕真正的民调,为什么对台湾领导人扬言的公投要如此的咬牙切齿。

其实,对两岸关系心存期待的北京当权者,关键还在于发展中国大陆自身的民主化,一般相信,到了中国大陆也可以象台湾一样进行民意调查的时候,到了民调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行为的时候,希望也就随之而来。台湾主张公投,好!大不了让大陆人民也一起来公投嘛!当举国上下能进行全民公投的时候,还有谁会怀疑中国人民的感情和意志没有被得到尊重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台湾主张的公投对促进中国大陆的民主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催化剂。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陈明通:两岸条例修法及三通仍依既定进行
纽约时报指扁独立公投说必激怒中共
美学者指陈总统谈话目的在暗示耐性非无止境
美学者:扁暗示忍耐有限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