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创八周低位 八大指数全线下跌

【楼市动向】成功案例不能掩饰失败政策

人气 11

【大纪元2020年09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勤智香港报导)反映二手楼价走势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最新报180.9,按周回升0.18%。分区指数个别发展,港岛区及新界西分别微跌0.17%及0.13%,九龙及新界东分别上升0.17%及0.83%。其余领先指数全线靠稳,大型单位、大型屋苑及中小型单位分别上升0.4%、0.14%及0.11%。中原经纪人指数(CSI)最新报50.43,按周再升3.04个百分点。

二手楼价急跌,创8周低位。八大指数全线下跌,是两个月以来首次,当中港岛区及大型单位跑输大市,新界区跌幅较轻微。暂没有大型新盘应市,发展商因应市况放慢推盘,过去周末只售出80伙,销售量是近期新低。市场购买力转向二手,二手业主因应气氛扩大议价空间,成交反弹。短中期后市走势视乎疫情是否继续受控及重启经济进度。

特区已成奥威尔社会

另外,自共安法强行实施以来,特区全面步入奥威尔社会。政权极力利用公帑及媒体为奥威尔社会辩护。共安法明明破坏一国两制凌驾《基本法》,政权就称巩固一国两制落实《基本法》。各种自由被恶法损害,政权却指自由得到保障。警方禁止某些传媒采访居然扭曲成增加透明度。抗疫不力,制造检疫漏洞,逻辑紊乱,却自诩张驰有道。当市民对全民检测提出各种合理怀疑时,政府未能以理据说服市民,却指异见者挑拨离间,反中央反政府。明明竞选政纲称聆听市民声音、修补行政、立法关系,实情却全面听取中共,行政、立法关系彻底破裂,还指竞选政纲超额完成。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事,在共安法实施之后表面化。特区政府只是中共的傀儡,只负责执行指令,贯彻中共永不承认自身责任,问题诿过于人的本质。

在房屋问题上,市民很快就会听到洗脑式的疲劳轰炸,什么外国势力干预,土地供应被政治化,政府房屋策略一贯正确,调控措施行之有效,任何批评声音又或不配合政府的就是反对中央,抹黑政府。

政府已放宽按保,市民可“不用费煞思量便可轻松上楼”,负担不起是个人问题。听似笑话,奥威尔社会就是利用权力迫使民众将歪理当成真理。当政权全面听命中共,照顾的当然是中共权贵的利益及面子,安居乐业只限于少数人,广大市民利益只会是牺牲品。

节目反讽政府房策失败

近日某电视节目以一些成功做业主的故事引发热议。节目找来艺人及年青人分享做业主心得,亦有透过投资物业达致财务自由的经验分享。例子中有年纪较大的艺人不断买楼置富,亦有女星与友人合资,首次置业就是近两千万的豪宅,亦有不足30岁的人士先利用父亲名字首次置业,继而再游说家人加按套现有物业成功换楼,亦有女士打三份工赚钱,买楼赚到第一桶金后不断扩大投资,先后十多次置业,被动收入过百万,今天已财务自由。另一位女士以千多呎旧楼改建成13间分间房出租,租金月入7万多。个案亦提及不置业的负面结果,例如等入市机会结果越等越贵,租金不断上升等。

节目确有一些正面信息值得准上车客学习,例如尽早订立个人目标,努力工作赚钱及储蓄,花时间研究楼市,入市前做足功课等。

但凡事最好细心分析,否则很容易堕入认知偏见陷阱。简单举个例子,假如股市不断上升,那些买股票的人个个赚钱,有的甚至利用杠杆借贷,然后分享成功心得,就是买股票可赚大钱,借钱可赚得更多,结论就是不买股票就非常愚蠢。这些升市时个个“股神”的例子恐怕读者亦听过不少。真正的考验就是经历几个周期依然跑赢大市,才称得上有见地。

特区政府土地及房屋彻底失败,造成住宅市过去17年大牛市。口说“重中之重”,执行却反其道而行。相信政府有意解决房屋问题者大呼上当,不相信政府的及投资者大赚。上述成功的例子基本上只经历一个周期,就是楼价不断上升的周期,试问与上述“股神”故事有何分别。

政府房策目标是鼓励住户拥有自置物业,压抑投资需求。节目推举的成功经验,却是重复投资住宅取得财务自由,利用分间房取得超高租务回报,“借人头”,“靠父干”,根本是对政府政策及调控措施失败的极端讽刺。

小心解读隐含资讯

只要细心留意,不难发现节目还有其它讯息,需要小心解读。其一,“置业不要一步登天”。楼价过高,根本难以第一次置业就买入理想居所,但亦不要把首置目标定于将货就价压迫空间的不适切居所。今时今日,换楼的费用非同小可,除了印花税、代理佣金、装修费用外,若果本身已持有物业,双倍印花税的流动性亦须考虑。必须留意提供这些信息的人是地产代理及按揭转介公司,在这个换楼链中有一定利益。亦不能一句说话可掩饰政府政策失败,未能令用家拥有适切居所又或方便真正用家玩换楼。

其二,“负担得起就是置业最佳时机!”这句只有单边上升市才适用。正常市场数年一个周期,入市时机将是考虑的因素。特区住宅牛市已长达17年,没有一个资产永远上升,未来上落市机会较大,可提供入市时机。负担得起,配合自身需要才好入市。

其三,利用分间房出租赚取高回报。笔者反复研究个案,无法得出主角有能力买入尖沙咀千多呎旧楼的结论,应该有一些资讯不为人知。节目亦没有表明主角就是旧楼业主,笔者估计单位并非自置,而是租用,继而改作分间出租,赚取现金流差额。由于资本较低,回报自然较高。特区政府制造的供应缺口给予㓥房发展空间,而㓥房更是取得高租务回报的手段。再有经营旅馆受到严格规管并需要申请牌照,但是经营㓥房短租则不受监管。监管漏洞造成市场出现大量服务性㓥房作短期出租,变相经营旅馆,租金回报比长租更高。读者只要上网查找,就可发现大量此类放租盘。参与这个游戏的一定要知道相关的风险,当中包括分间法规要求及政策风险。

◎◎◎ ◎◎◎ ◎◎◎

特区经历17年的住宅大牛市,当中有人置业发达绝不为奇,再贵亦相信有人成功“上车”,但这些成功的例子绝对不能为政府政策失败作掩饰。今时今日“配合业务的节目”(Advertorial)越来越多,读者宜小心分析。向成功人士学习从来都是正确,问题是值不值得学习,学多少,成功的要素是什么,能否重复,看官自己衡量。◇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楼市动向】英国置业需留意税务制度
【楼市动向】政治操控对楼市的影响
【楼市动向】“寸金尺土”特区完美示范
【楼市动向】为何资助房屋供应仍陷困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