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反三接迁离秀证据 不同意三接迁离公投

学界呼吁不同意三接迁离公投说明会(台湾环境保护联盟提供)
人气: 24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1年12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台北报导)公投倒数计时,原本低调不愿露面、默默替大潭藻礁及三接做科学调查的学者专家,于12日在“市长官邸艺文沙龙表演厅”首度发表共同说明:“留下三接在大潭,让科学证据说话”记者会,并发表共同声明指出:“藻礁盟”他们的发表的许多论述以偏概全、误导大众,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决定挺身而出,说明科学研究成果。

综合整理二十多个专业领域调查成果,三接对大潭藻礁的影响实属轻微,如果三接迁离,大自然的力量也未必能让藻礁零损失,但供电与减碳减空污势必受到延宕,供电的事情是我们的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减碳减空污也与我们的每一分钟的呼吸更是息息相关,呼吁大家一定要理性认识,投下“不同意”三接迁离公投。

学者专家科学研究证据展示(台湾环境保护联盟提供)

距离12月18日公投只剩不到一周的时间,多位生态、水工、空污等领域的学者专家,召开“留下三接在大潭,让科学证据来说话——学界呼吁‘不同意’三接迁离公投记者会”,并发表共同声明。

与会的多位学者专家曾实际参与三接再外推的各项科学调查工作,他们指出,藻礁公投联盟许多关于藻礁论述,过于偏离事实,且误导社会大众,综合整理目前二十多个专业领域的科学调查结果,目前三接工程对于大潭藻礁的影响实属轻微,呼吁民众在做选择时,能从多方向理性思考,目前的三接再外推方案,在藻礁保护、稳定供电、减煤减碳减空污应能兼顾,且有立即成效。如果三接迁离大潭,藻礁也未必能零损失保存,因大自然的力量可能改变更大,但供电稳定与减碳减空污,势必因时程延宕,使得国人必须承受其后果。

今天的记者会由辩论方办事处代表刘志坚(台湾环境保护联盟理事长)发起,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钱桦主持,参与的学者,包括了生态领域的中研院动物所前所长邵广昭、台湾湿地学会研究员黄守忠、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前研究员谢蕙莲;地质领域为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许树坤;水工领域有成功大学水工试验所研究员黄国书、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志诚;供电、空污(能源转型)领域为台湾大学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前教授谢志诚、台大兼任助理教授赵家纬、中兴大学环工系教授庄秉洁。

学者们的共同声明如下:

最近这一段时间,关于三接是否破坏藻礁的争议吵得沸沸扬扬,我们其中许多人都参与了三接外推案的研究调查,我们发现,最近“提案方”有很多关于“毁灭”、“灭绝”藻礁生态的偏激言论,有许多过于夸大、偏颇,这样的发展令我们感到忧心,因此,我们想提出四点说明:

一、综合整理目前二十多个领域不同的科学模拟、调查结果,三接工程已对藻礁区做出最大保留,对于藻礁生态的影响实属轻微,应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即便三接迁离,大潭藻礁的生态也不一定会变得更好,因此相关讨论应该建立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上,让科学证据来说话、来引导政策规划,莫让偏离事实的言论误导社会大众,若只为个人理念或利益,不断发表罔顾科学事实的言论,只会让台湾陷入一个理盲的社会。

二、对于藻礁及藻礁生态,应该以“大时间尺度”、“大空间尺度”的角度来观察,这是国际间对于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思辨基础,由生态系与人做为出发点来讨论、不应把单一的保护标的无限上纲,这无助于我们朝永续发展目标的推进。

三、相较于其他海洋保护区、国家公园,大潭及观新藻礁已受到政府高度关注,也投入许多保育与研究资源;对待大潭藻礁最好的方式,是有效的环境管理,中油公司若能持续推动三接工程,应接受全民监督,以善尽管理人责任与义务。

四、建议民众思考三接迁离公投案时,能够从生态、生产、生活等面向综合考量来做出选择,现在三接再外推案,在藻礁保护、稳定供电、减煤减碳减空污应能兼顾,且有立即成效。如果三接迁离大潭,藻礁也未必能零损失保存,因大自然的力量可能改变更大,但供电稳定与减碳减空污,势必因时程延宕,使得国人必须承受其结果。

中研院前动物所所长、台湾鱼类研究权威邵广昭直言,“护礁盟”在藻礁捕到一尾丫髻鲛就说大潭是育幼场所,说三接工业港会让丫髻鲛迷航也完全是出于想像。政府对大潭藻礁投入许多研究和保育资源,当然会陆续发现较多物种,但要判断生物多样性是否丰富,应和其他区域状况比较才客观。

曾经做过藻礁调查的湿地学会研究员黄守忠指出,身为“第一个”受到护礁盟攻击牺牲的研究团队,此时必须站出来发声。观新藻礁生态丰富度高于大潭,护礁盟屡次利用观新藻礁的照片鱼目混珠来推销大潭藻礁,先射箭再画靶,还指责攻击说出事实的其他人,实在不应该。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前研究员谢蕙莲表示,藻礁时而沙埋时而露出,藻礁生态系很有韧性、能够自己回复,三接外推后,即使有小范围积沙,但与季风、台风相比,都属轻微,三接已经最大回避,纵使桥墩伤害到藻礁的面积,亦很微小。

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许树坤则感性谈到,护礁盟有多位学者是他的朋友,在资讯不完整之下误以为三接会破坏藻礁,他能理解,这也是他今天站出来的原因。外海钻探观察到砾石层分布到18-20公尺深,提案方“藻礁延伸至外海五公里”的说法,与钻探岩芯证据不符,三接再外推已经超过礁石层范围,当然不会有藻礁。

成大水工所研究员黄国书指出,三接是离岸港,潮流通透,不会出现“海鲜锅”的情况,甚至在栈桥附近,因水道略微束缩,退潮流速还会比现况增加一些,令淤沙获得缓解,成大水工所只因为实验模拟的结果和护礁盟的主张不同,就遭到攻击,令人难以接受。

中央大学水海所所长黄志诚说,自己长期关心带领学生投入桃园海岸研究,过去也常遇到护礁盟的朋友,无奈后来对方却越来越极端,他希望好好解释科学事实给大家。三接绝对不是突堤,栈桥桥墩跨距大不会阻断水流、也不会造成藻礁被活埋,希望能帮助社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船长公会理事长黄玉辉则表示,我在台中港做了22年领港,藻礁盟用一句“放宽标准、美化天数”,就抹杀了海洋大学与众多引水人的努力,安全标准需要上百次操船模拟来设定,实在令他很痛心。

前台大生物产业机电系教授谢志诚则质疑,藻礁盟提出台北港海管铺设方案,恐毁掉大潭电厂进水口,另外,海管穿越观新藻礁,用HDD工法拉管失败率极高,反而会破坏更多;而且三接外推工程预算不到1,000亿元,护礁盟却声称台北港方案可以省下1,300亿元,根本逻辑不通。

台大助理教授赵家纬则表示,近日许多环团陆续表态不支持三接迁离公投,因为环保是诸多不同价值的权衡,不是无限上纲单一目标。净零碳排的过程中,国际认证天然气是不可或缺的桥接能源,像德国新政府也决定增加燃气发电占比,所以短时间内台湾增加天然气发电合理且必要。

远在美国的中兴大学庄秉洁教授特别以视讯出席。针对三接对改善空污的重要性,强调彰化南部、云林及嘉义沿海在气管、支气管及肺癌的就诊率皆为全台最高,与燃煤电厂排放出的一级致癌物重金属有关。若迁走三接,每年将烧更多煤,已经盖好的储槽也都不能用,因此只能投“不同意”。

中央大学水海所教授钱桦总结,科学研究需要不断接受挑战及回应,所以庄秉洁教授是令人尊敬的学者,他对三接选址的态度转变,充分展现科学精神与尊重。蔡政府承诺扩大藻礁研究调查,经济部也承诺,三接完成、中油在大潭,藻礁就会一直存在。今天诸位教授专家将以科学精神,持续监督政府追求海岸环境的永续发展,让生态、生活与生产,三生不可或缺,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存。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