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事必躬亲 习近平可能被假信息误导

人气 12258

【大纪元2022年02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宋唐报导)习近平通过设立各种领导小组,成功地架空了其他常委,确保在重大问题上大权独揽。但习近平的大权独揽、事必躬亲,也使自己陷入了文山会海和具体事务性决策。其幕僚也可能为了讨好习或部门利益,给习提供一些假信息,比如“东升西降”的说法,以及明知有后果,也要过度执行习力推的政策等等。

在1月底,在美国国会常设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举行的“中共决策与党的二十大”听证会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分析了习近平大权独揽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后果。

听新闻: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平台)

一、每月至少主持五次会议 习近平陷入文山会海

自中共搞改革时代以来,经济政策主要由国务院负责,由中共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CFELG)全面指导。但习近平上台后,号召“党领导一切”,建立了各种中央领导小组。

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每个常委都有平等的投票权。而中央领导小组则不同,习近平担任了多数小组的组长,只有一到两名副组长,成员则由党内级别较低的政治局委员和部级官员担任,尽管他们更擅长某个问题领域,但不能否决习近平本人的决定。

因此,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权,实际上已经从国务院甚至其他政治局常委手里,转移到习近平手中。

这种设置使得习近平能够在经济、金融、网络、法律、党建、环境、文化教育、民族宗教以及国家安全领域,都能发号施令。 从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对每一个领域都发表了讲话,形成了相应的政策。

但习近平的处境并不令人羡慕。在上台后的头60个月里,习参加了多达300次关于各种会议,其中219次公开会议,至少80次有关国防和国家安全的未公开机密会议。除了100多个领导小组会议外,习近平还参加了政治局会议、政治局集体学习、部分国家工作会议、与高级官员的专题会议、以及所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会议。

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有5次关于不同问题领域的会议,这些会议经常讨论和颁布多项政策。在习近平第一个任期的后两年(2016-2017),至少有50%的高层会议,都由习近平亲自主持。如果考虑到大部分由习近平主持的几十个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机密会议,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实际上,在习近平执政的前3年,王岐山、刘云山和俞正声等政治局常委,主持了大量关于反腐败、宣传和统战工作的会议。但在2015年后,他们渐渐退出,大多数高级别会议都由习近平主持。

在2017年秋季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由习近平主持的党建高层会议,包括关于反腐败和提拔干部的会议,比例上升到100%。即使在经济领域、包括科技和扶贫问题,在中共十九大前百分之百的都是由习近平主持。当然,对于经济问题,国务院也会定期召开专门的会议,这些会议没有被计算在数据之中。

二、事必躬亲 习近平可能被假信息所误导

虽然习近平通过设立许多领导小组,成功地避开了其他常委可能的否决,成为中共党内最有权力的人物。

但习的权力受制于两大不利因素。首先,他不是所有领域的专家,因此必须依靠那些比他更懂行的官员和专家。其次,他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日程安排得非常密集,包括高层会议、礼仪性会议、外地视察和与外国领导人会面等等。

因此,即使他想成为众多领域的专家,也不可能及时了解几十个重大问题和上百个不太重要的问题的最新进展。

这就造成了两个重大的不利后果。第一,那些希望得到习近平关注的人(包括外国人)、特殊利益官僚机构甚至是商业集团,必须相互竞争,通过提交分析简报、向领导小组官员、甚至向习近平本人汇报情况或发言,以赢得习近平的关注。

因此,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中共的战略竞争对手,习近平可能不会及时了解美国及其盟友的最新发展,除非外交事件迫使他这样做。

而中共的一些外交领域的专家、甚至一些国家安全机构,可能会编造出美国实力下降的、居心不良的假说,习近平因此可能被误导,从而加剧美中双边的紧张关系。

与美国领导人会面,能使习近平获得有关美国的最新信息,并从更多机构获得有关美国的简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对美国的看法。此外,习近平和美国总统之间的会晤,也会恢复中共官员与美国同行的对话,缓解双边的紧张关系。因此,美中之间的高级别双边会议,即使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协议,也能使习近平在其他几十个问题的竞争中,把注意力集中到美国身上。

第二,中共领导小组的成员和工作人员,是一些相关领域的问题专家,比习近平更有信息优势。尽管他们无法否决习近平的决定,但可以安排让习近平知道哪些信息,比如他们既可以塑造有利于特殊利益集团的信息,也可以根据习近平本人的喜好来塑造信息。

也就是说,习近平的幕僚,可能不会向他提供相对客观的信息,而只提供习近平喜欢看的信息,短期内获得习的青睐。此外,即使知道一些政策存在副作用,官员们仍可能会热衷于执行习近平推崇的政策,这可能会导致中期的政策失误。

比如,最近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一系列违约事件,可能是由于过度热衷于执行习近平的去杠杆化呼吁。这些违约事件大大损害了中国企业债券的声誉,并使地方政府预算陷入困境,现在又需要中央层面出手救助。也就是说,现在需要大量的再杠杆化,来抵消去杠杆化的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内幕】习近平的“核心”之战(2)
布局政治改革 习近平至少做四种安排
【内幕】习近平的“核心”之战(4)
【新闻大破解】台湾蓝绿白勿陷红色内攻圈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