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逾七成基层劳工反对输入外劳

九成忧虑未来就业 社协促调高外劳本地工比例至1比10

人气 169

【大纪元2023年08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政府输入外劳,现正接受申请,当中26个非技术及低技术职位,包括侍应、文员、售货员、发型师,不设配额和上限。有调查指,88.4%受访基层劳工因政府各项输入外劳计划,对未来就业情况感到十分忧虑或颇忧虑,尤其关注“优化补充劳工计划”的26个工种没有限额,担心影响本地劳工的工作机会。团体促请政府应促进本地劳工为先,输入外劳绝非长策。

社区组织协会与基层劳工昨日发布调查报告。社协在7月14日至8月7日,以网上问卷成功访问208名基层劳工,84.6%曾从事与优化“补充劳工计划”的26项工种,但88.9%受访者表示没有听过政府宣布推行输入劳工计划。

对于当局在未来试行两年输入26项工种不设名额上限,逾76.5%受访者表示非常不合理或颇不合理,仅有17.3%表示颇合理,6.3%受访者表示非常合理。

因应政府推行各项“输入劳工计划”,88.4%的受访者对未来就业情况感到十分忧虑或颇忧虑,一成多表示颇不忧虑。

74.1%受访者不赞成透过上述计划,输入非技术/低技术劳工。主要原因是担心冲击本地非技术/低技术劳工,损害本地劳工就业机会(84.4%)、减低本地劳工改善工作待遇的水平(71.4%)、当局未有善用本地人力资源(62.3%)、拖累相关职位工资水平(57.8%)。

八成受访者忧压低工资

在推行“优化补充劳工计划”后,受访者对非技术/低技术劳工的处理主要忧虑,包括担心被雇主压低工资(80.8%)、担心被雇主解雇面临裁员失业(62.0%)、担心雇主缺乏动力改善本地雇员待遇(60.1%)、担心影响日后加薪升职机会(46.2%)、担心与外来劳工合作沟通困难(26.9%),不足一成(9.1%)表示完全不忧虑。

为应对人力资源短缺,70.2%受访者建议推动就业培训及技能提升,增加进修资助,建议增加再培训津贴职位种类、培训名额及津贴额、就业支援等,仅9.6%受访者认同输入劳工属本港人力资源主要策略。社协认为,反映基层市民不希望依赖外来的劳动力,当局在短期内或需要针对个别职位输入外地劳工,惟长远的人力政策仍必须以本地劳工为首要考虑。

建议提高申请输入外劳门槛
增持续进修基金资助

社协建议,提高申请输入外劳门槛,将现时每2名本地员工,才可输入1名劳工,调升至10:1,及增加向申请输入劳工的雇主征收输入劳工征款,由目前400元提升至600元或更高。

社协又建议当局应增加持续进修基金的资助额,由目前的2.5万元,增加至5万元。当局亦有必要考虑如何增加再培训课程的类别,在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上亦应具弹性,并增加再培训津贴额,以鼓励本地劳工转行转型。

另外,社协认为政府应改善“中高龄就业计划”资助比例,雇主与雇员各获3,000元资助,资助额亦按通胀物价指数调整。此外又建议政府加强支援家庭照顾者、鼓励提早退休人士重投职场,释放本地劳动力,并应增加子女免税额、教育、托管服务,鼓励生育,增加社会劳动力。◇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香港劳顾会反对扩大输入外劳
香港工会调查:逾八成受访建筑工人不赞成输入外劳
机管局下月起接受输入外劳申请 料首批十月来港
港首轮输入外劳申请截止 小巴业界指成本高过请本地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