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景气隆冬叹凋零 泥水工走向艺术谋生机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丁匀婷╱专题报导)属于无一定雇主的泥水工受到营造业景气影响,近几年不易找到工地工作,从事庙宇建筑的泥水艺术师也面临中国宗教木雕及石雕大举引进,影响生计,从事近35年的泥水艺术师冯振发担心传统技艺失传,经工会协助,以专案补助方式开设免费课程,不少泥水工向他学习泥水艺术再应用于各类室内外景观设计,开拓新的工作机会。

  家住宜兰市的冯振发表示,自15岁开始当学徒起,他从事泥水艺术工作已快 35年了,许多宜兰县庙宇建筑出自他的巧手,泥水艺术制模技术至今仍是许多老师傅的独门绝学,不过,近年来有些老师傅随着岁月凋零,他不乐见这项属于台湾特色的建筑图腾艺术逐渐消失,希望传统庙宇装饰艺术能扩展到社区艺术、乡村别墅、饭店及传统三合院改建。

  冯振发指出,参加授课的泥水工们几乎都是因技术需升级及找不到工作而来,刚开始上课时,每个人很担心学不来,尽管有经济及时间压力,但他们出勤状况佳且学习心很强,舍不得休息,如今结业的学员们原本只拿着土盘、抹刀等泥水工具上工,现在还多了几把雕刻刀,相较于过去砌墙抹壁的本领,增加了泥水雕塑、壁画、彩绘等技能,也能有信心接下修护工程。

  开办课程的泥水建筑业职业工会全国联合会秘书长游瑞源表示,目前泥水工 1 天平均薪资 2000元,在无建地工程可接时,泥水工经常陷入就业不安定的焦虑。

  该会理事长黄孟仁说,以前营造工地荣景时,泥水工彻夜加班,自然没人想到技术转型的问题,由于泥水工作经常父传子,甚至全家皆投入承包泥水工作,如今他们势必得因应社会趋势,寻找进修管道,创造自己的价值。

  黄孟仁及游瑞源不讳言指出,国内从事泥水工的劳工逾10万人,过去泥水工只懂得盖房子,不懂得柔性美化,好比只有硬体没有软体,由于泥水文物艺术训练无法在高工职校或大专院校建筑科系等正式教育学到,也不容易找到肯传授技术的师资,在寻找台湾建筑风格之际,泥水艺术衍生的立体或平面装置艺术,或可为泥水工找到另一个春天。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