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坚持、执著的小提琴家--苏显达

沈芳如
font print 人气: 2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5日讯】民国四十六年,苏显达出生于台南县善化镇。苏显达小时候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为了培养孩子更宽广的兴趣,也让活泼好动的苏显达收收心,于是爸妈省吃俭用,让四个孩儿都接触了乐器。

苏显达回忆地说:“妈妈认为学任何东西都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因此妈妈坚持我每天都要练琴一个小时。”这样的要求对当时爱玩好动的苏显达来说,简直是个折磨,然而,在早练晚练还是得练的情况下,每天练琴一个小时已成为苏显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岁左右,苏显达参加了由郑昭明老师组成的三B儿童管弦乐,培育了如林昭亮、胡乃元、辛明峰、高慧生、侯良平等目前在国内国际上知名的弦乐家,也风光的应邀至菲律宾亲善访问过,造成极大轰动。

但是,当苏显达升上国三后,面对庞大的升学压力,苏显达整整有一年的时间,连摸琴的机会都没有,这时他突然好怀念过去练琴的日子,没有了琴,苏显达的心底涌起莫名的空虚。他暗暗激励自己:“等联考赶快考完,我一定还要每天练琴!”

因此,在经过一年的中辍后,苏显达毅然重拾荒废已久的小提琴,并苦心学练,不曾中断!同时,为了超越过往、突破瓶颈,苏显达拜师于目前担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团长—陈秋盛的门下,并于每两个礼拜从家乡北上台北受教。这时的苏显达就像一块亟欲吸水的海绵,老师的指导对他来说,无疑如天降甘霖般地珍贵!

因此,每到隔周礼拜六的下午,当其他学生商议着要去哪里逛街,要去看哪部电影时,苏显达都得匆忙赶回家换下制服,刻不容缓地赶去善化火车站搭车往台北。火车一路上摇摇晃晃,停停摆摆,光是一趟就得花上八个小时。整整有一年半的时间,苏显达就在火车上往返了无数趟旅程,而他就在这颠簸漫长的旅程中,慢慢思考自己的未来,他开始了解自己对小提琴的热爱与日遽增,他知道对于自己的路也该作个选择!

一天,他对爸妈提出了大学想考音乐系的构想,没想到,平日支持他的父母,这回偏偏投下反对票,父母纷纷建言,十大建设正要开始,台湾经济快速起飞,国贸系、企管系才是亮丽前途的选择,而音乐系对于一个男孩来说,又能够有什么前途呢?但思考良久的苏显达,仍决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兴趣,在经过不断地沟通与力争后,苏显达取得父母的同意,并如愿考上了东吴音乐系。

大学,是苏显达意气风发的时代,用功勤奋的他却常苦于找不到地方好好练琴,而当苏显达发现系上厕所打扫地十分洁净后,便常溜进厕所里练琴。有一回系上考试,当他拉完后,教授对他开玩笑地说:“苏显达,你拉得很不错,但我怎么老是从你音乐中闻到一股阿摩尼亚的味道呢?”这时,苏显达才知道自己躲在厕所练琴的事早已全系皆知。

很快地,苏显达的才能已鹤立鸡群,到了大三那一年,郭美贞指挥的“台北爱乐交响乐团”便邀请苏显达一起参加协奏。苏显达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竟能跟职业级的交响乐团同台演出,其才华之洋溢也让当时的行政院长孙运璿先生到后台亲自为他加油打气!

毕业后,苏显达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两年后,刚自军中退役的苏显达,偶然地在报上看到了一则改变他一生的的启事。这是一则“留法音乐奖学金”的招考消息,在里面不仅没有语言的限制,而且还提供一年的学杂费与零用金的补助。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苏显达为自己报了名,也顺利获得此奖学金,求学过程一帆风顺的他,似乎在音乐生涯到了颠峰,同学的艳羡、亲友的赞叹、师长的嘉勉,让苏显达神采飞扬地航往未知的旅程。当飞机自跑道上拉腾起来,越飞越高时,苏显达以为自己也将奋力冲向万里无云的蓝天,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留法,却让他步入人生最可怕的黑暗期!!

初抵法国的他,语言沟通不良,生活适应困难,而自己黑发黄皮肤的东方形象,更是不见容于金发蓝眼的西方人!为了让自己的琴艺再添高峰,不管生活有多苦,只要能够证实他的能力,苏显达都愿意承受!然而,人生中的雨雪是残酷的,平素最让苏显达引以为傲的琴艺,在此时却如严重学习障碍般,怎么拉都不对!

苏显达只要一拉,外国老师便说这个音不对,再拉,外国老师又说这个音不准,就这样,苏显达怎么拉都错,怎么拉外国老师都摇头!老师严格的要求,让苏显达整个人、整颗心沈到了谷底!他百思不解,在国内,人人称赞、人人叫好的自己,为何一到法国,怎么拉都是错的呢?!

苏显达躺在异乡的枕榻上,辗转不能入眠,惶惶欲碎的心,充满着不安与危机意识。苏显达摸着开始变得陌生的小提琴,痛苦无助的心、思念家乡的情,让他的泪,从干涸的眼中流出,怎么也抑止不住。

黑夜静又深,不知黎明何时再来的苏显达一直问自己:“我是不是该放弃多年来所追逐的梦想?还是要鼓起勇气,再次面对呢?”最后,苏显达痛苦地察觉,所谓的放弃,只是在闪躲自己的恐惧啊!于是,苏显达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终于,他发现了原因。

苏显达说:“在音乐的领域上,西方人讲究的是精准,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便是音准与节奏,而东方人讲求的却是韵味!于是,当我在台湾时,只要我的音感好,音色棒,师长便都纷纷称好!但是,就算自己的音色再怎么好,也无法掩盖音准、节奏不够准确的缺点!”

于是,苏显达决定重新面对自己的问题,他像个初学者一样,开始一个音一个音地找,一个音一个音地练,有时一个长音就可以让他练了一整天!在苏显达勤奋练了一阵子之后,有一回,他拉了一个音,没想到教授却说:“你的音不准!”苏显达鼓起勇气问了教授:“您真的觉得这个音不准吗?”

教授的一番回答,如当头棒喝般震撼了他!教授说:“你这个音是准的,但是就整体和声而言,却是不准的!!”原来,自己的音准不准还只是一个层次,如果能够让自己的音和周遭和弦真正融合在一起时,才是和谐圆融的天籁哪!

破茧而出,如蛹化蝶,这一年留法的折磨,对苏显达来说,就像一场镂刻生命的历程,有欢愉,有疼痛,会落泪,会流血,但有决心、有毅力的苏显达,就这样艰辛地熬了过来!

第二年,苏显达再次来到了法国,这一回,吃得苦中苦的苏显达,便如倒吃甘蔗般,凭着精湛的琴艺,让百年历史的巴黎市Concerts Lamoureux交响乐团,破例录取了没有法国籍,全团里唯一黑发黄皮肤的东方人!同时,苏显达也过关闯将地获得巴黎师范音乐学院的最高级独奏家文凭,且得到裁判一致通过的殊荣!!

当其他人带着一股难以捉摸的笑意,谈论苏显达说:“他只是运气好”的时候,苏显达从不辩解,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折磨,并花费比一般人多好几倍的时间才有今日的成就,苏显达脖子上、手上的厚茧,在在都说明了他艰辛努力的成绩!

目前,苏显达专任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及师范大学音乐系小提琴教授,并担任台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由于苏显达的杰出表现,曾于1995年获选中华民国十大杰出青年。对于未来,苏显达由衷希望将音乐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台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小提琴家。苏显达告诉我们:“演奏水准要降低很容易,只要懒惰久不碰琴,琴艺自然退步,如要保持应有的水准,且随时超越自己,则需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惟有坚持不懈,才能更上颠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两厅院“独奏家系列”进入另一阶段,这次参与演出的独奏家竞相角力,不仅演出中搭配不同乐器呈现,曲目也是精挑细选,从打击乐新秀孙绫、钢琴演奏博士赖丽君、法国号演奏家苏毓婷到留法中提琴家何君恒,场场提供听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 钟情于室内乐表演的小提琴家胡乃元返台,这次将和另外四位华人音乐家合作于二十七日在国家音乐厅演出维也纳风格的乐音;除了希望能呈现好的音乐,胡乃元也期望能带动国内室内乐风气。
  • 自由时报记者王凌莉╱台北报导
     小提琴家胡乃元返台举办音乐会,这次他特别从国外邀请四位深具潜力的华人音乐家,和四位国内年轻音乐家一起演出,首次安排室内乐的形式在国内音乐厅呈现;同时也在上半场安排维也纳咖啡馆风格的古典小品,圆了他从小的梦。
  • “我认为我比郑京和幸运,我只要让琴艺精进就好了,但是上一辈的音乐家还必须面对很多要突破的课题。”二十三岁的韩裔旅美小提琴家张莎拉,代表的是一股新亚裔的势力,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她在欧美乐坛的成就,已经让韩国乐迷为之疯狂,更视她为“国家的女儿”,以她为傲。
  • 外交部表示,查德将发行与台湾合作纪念邮票,这是因为外交部长简又新去年年底赴查德访查台湾援建的“台湾大道”及“团结大桥”工程时,获查德总统德比支持简又新所提发行中查合作纪念邮票的建议,将在十二月一日举行邮票发行典礼。
  • 自由时报记者王凌莉╱台北报导
     国家交响乐团(NSO)与英国室内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保罗‧古德温(Paul Goodwin)合作,再加上国内年轻音乐家黄瑞仪的组合,将于明晚在国家音乐厅演出,展现浪漫迷人的英伦风情。
  • 喜爱浪漫英伦风情的乐迷,这个星期又有机会可以欣赏好的音乐。国家交响乐团NSO这个月定期音乐会,就要带来﹝走在海与田园之间﹞的英伦琴声,邀请英国籍指挥﹝保罗‧古德温﹞率领,演出整场英国风味的音乐。
  • 大纪元12月6日讯】(法新社华盛顿五日电)白宫今天宣布,美国总统布什与第一夫人萝拉将参加九日在华府甘迺迪表演艺术中心举行的伊拉克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此外,国务院也指出,国务卿鲍尔将与甘迺迪中心首长凯萨联合主持这场音乐会。     国务院在二日的声明中说,由艾沙特指挥的伊拉克音乐家,将和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在斯列特金的指导下一起演出,著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也将表演独奏。  
  • 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台北报导╱一把由提琴巨匠史特拉第瓦里在一七一三年制作的名琴“Gibsonex Huberman”,在上个世纪初意外被人从卡内基厅的后台偷走。销声匿迹五十年之后,小偷在临死前交待太太将琴交回给史特拉第瓦里协会。二十年之后,美国小提琴家约夏贝尔成为这把琴最后的主人,这个名琴配名家的曲折传奇,比起电影《红色小提琴》的时代动荡,毫不逊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