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墨画随时代革新蜕变

人气 238
标签:

【大纪元7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卢健辉香港特稿)水墨画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也是港人熟悉的艺术。不过,在香港这个位处中西文化汇合的地点,水墨画在多元的文化冲击和熏陶下,近十年来既传承了传统的国画特质,也加入了不少外来因素,令人对国画有耳目一新的体验。

近日香港艺术馆就举行了一项名为“香港风情‧水墨变奏”展览,展出了二十一位共三十二件本地艺术家的水墨作品,包括吕寿琨、梁巨廷、王无邪、周绿云、方苏、陈福善、靳埭强、天池及石家豪等。这项展览取名“变奏”,其传达香港水墨画近十年来的变化的目的相当明确。

事实上,不少参观展览的市民都觉得,这次展览的水墨画作,予人一种风格一新的感觉,也呈现了香港这个现代化城市的风情特质、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

水墨画一向予人一种黑白分明的感觉,而山与水更是它的主要题材。但置身在香港艺术馆二楼的“水墨变奏”展览厅内,仿彿走进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完全打破了过往的观念。

展出作品除了利用传统的水墨设色纸本作为媒体外,参观者也会发现画家利用了绢本、水墨设色金笺、直幅联屏、塑胶彩布本和套色石版画等作为媒体,充份体现香港艺术家在水墨画创作上,开辟了新路向。简单而言,他们在画作中融合了传统技巧及西方艺术观念,在在显示了香港这个中西文化汇合的特色。

回顾传统水墨画在香港的发展历史,一些艺术家指出,在六零至八零年代间,西方的现代主义以及其艺术观念和技巧开始影响本地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包括对水墨画带来冲击。以这次展览为例,当中陈福善的作品“群子好逑”,其题材及画法已超越一般水墨形式。他是以一组六帧单刷版及塑胶彩纸本绘画一个派对,十位女嘉宾在派对上跳舞,不少野兽在女嘉宾背后张牙舞爪,充满着现代节奏。

此外,吴炫品的作品“漫游在大都会”,是以一组四帧的套色石版画,刻画香港岛中环傍晚的繁华景象,描绘了港人日常生活的趣事。其题材和画法,也与传统水墨画法有别。

再以石家豪的作品“乘云.栖霞”为例,是以一组二帧水墨设色金笺,利用中国传统工笔融合漫画风格,将年经一代对现代都市、男女关系的想法表达出来,反映了现代两性的尖锐关系,远多于古人的闲情轶事。另一幅由吕振光创作的“山水系列”,是以塑胶彩布本绘画的,虽然他借用的是西洋物料和形式,却同样能把水墨画墨色的浓淡、用笔的润燥效果巧妙地共冶一炉。

香港艺术馆馆长(现代艺术)邓海超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说,这次展出的作品共有三十二件,主要分为“山与水:永恒的风景”及“摩天大厦城市居民”两个主题。这些作品已结集了二十多位本地画家由六十年代至今的水墨作品,其中更包括了推动“新水墨运动”的吕寿琨,其作品“禅画”,以笔情墨趣展示禅道思想,启现出气势磅礡的山水意境。但画作也加入了崭新设计元素,在抽象的表现手法中显出中西文化互为影响的特质。

邓海超说:“这次展出的作品无论在创作意念、作豳风格和题材,都有别于传统的水墨画,希望借着这次展览令观众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的分别,建立一种水墨画的新观感。”中国水墨画源远流长,至今已有逾千年历史。

但在香港的发展,却展示出新的面貌,令水墨画这个传统艺术出现革新与蜕变。一些湮画家更预期,不久的将来,这项传统艺术将会有更多创新的作品。

相关新闻
水墨画:荷田清趣
黄杰龙批“走塑”搞到前线
港《中暑指引》修订 与天文台酷热天气提示挂勾
港最低工资|传引“可加不减”方程式 今次料加至41.8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