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营企业也走向“家族化”?

标签:

【大纪元1月2日讯】亚洲时报森吾1月2日报导﹐中国近年来致力国营企业的改革,但是部分国企在改革中却悄悄出现“家族化”现象。目前部分国企内部管理权力在“近亲繁殖”下,权力结构逐渐被企业高层家族成员垄断,财产资源也被高层家族占有或借用,这些国营企业出现的家族化趋势对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威胁,已经引起中央高度关注。

据北京《经济参考报》报导举例说,陕西西安宇翔汽车实业总公司是由国企西安汽车修配厂改制而成的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近几年,董事会以多种方法使近三百名股东陆续下岗、内退或停薪留职,以众少在岗股东人数,与此同时公司的管理层纷纷将亲戚等调入公司,使企业内部管理呈现家族主义,有些人甚至当上经理,国企家族化经营现象甚为严重。

近年来,中国部分国企高层或是利用手中的绝对权力,或是借着改制,设法成为企业大股东,并且将家属亲戚安插到各管理阶层,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家天下”家族化经营现象。

此外,部分国企高层甚至侵占公家的财产资源。像河南新乡棉织厂原厂长张同安在1998年成立了私人公司,就买断棉织厂主要生产车间价值2000万元设备的经营权,为自家公司生产;然后大量变卖国有资产,几乎将棉织厂原有库存产品和机器设备全部卖光,同时,将新购机器设备也全部用于自家公司的生产;在棉织厂资产所剩无几时,则提出破产申请;在申请破产期间,又开始大规模除名工人以降低安置费用,待申请获批时,又要求工人带着安置费进自家公司,想不花一文全盘接下棉织厂这个原本资产近亿元的大型企业,大玩国企“公改私”改制游戏。

中国检察机关近些年查处的国企高层职务犯罪案件显示,“左肩国企厂长、右肩私企老板”的两面人现象严重,部分国企高层挪用国企资金和生产资料,开办私营企业,打着国有牌经营,使国有企业成为其私人公司依附的大树。

《经济参考报》表示,中国国企的家族化现象已引起中国经济理论界高度的关注。经济学家茅于轼表示,“家族制实际上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但却是国有企业的劣势。民营企业的家族制是为了企业利益增长,而国有企业‘近亲繁殖’的家族制是为了更方便地侵占国家利益,危害极大。”

有关专家分析,这种国有资产的私有化行行是一些国企高层权力失控的产物,带来危害极大,除直接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国企陷入困境,延缓国企现代化进程,并且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此外,在国企内部构建家族权力网,将使中国正常的国有经济秩序形同虚设。

部分检察机关人士更指出,家族化现象使部分国企内部腐败变得更为隐蔽复杂:一是形成许多家族腐败集团和“衙内现象”,家族成员仗着父辈的权势胆大妄为,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贪,对社会的危害极大;二是对这种带有浓厚宗法色彩的家族关系网的监督和查处十分困难。

据中国官方资料显示,近5年来,仅仅是首都北京国企造成的损失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几年前的不足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4.7亿元;而挪用公款开公司、办企业等经营活动则成为国企最常见的犯罪形式。一些专家估计,部分国企负责人通过“内外家族勾结”,为国企外家族成员做国企生意开绿灯,把国企应得的利润转移到家族口袋,不仅隐蔽性强,给国企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国企改革,都是围绕着调动少数人的积极性而忘记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只要是厂长经理是由上级任命的,他们就彻底摆脱了工人群众的监督,绝大部分的人一切行为都围绕着个人私利和上级的意图而办。更加可悲的是,这些上级大都是些远离了群众监督,不利于他们的他们就截流,有利于他们的就变本加厉,企业兴衰已与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切身利益关系的、又丧失了起码的理想信念、逐渐被金钱地位思想冲昏了头脑的,即使中央再好的政策落到了他们这里几乎都要变味。

目前,中国国营企业出现的家族化日趋严重,家族人员相继进入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国营企业演成了大半个“私人企业”,而这,正是国企改革迟迟不见成效的结点。可无奈的是,中央政府并没有另一条通道接触群众、领导群众,这必然就被腐败的“有心”权益集团所架空。长此以来,群众对中央失去信任,民怨趋沸自然就不足为怪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马明阳:中国专政体制下的傀儡工会
马明阳:专横跋扈中国财政部
中国大气污染阻碍全球努力
传四川国营棉纺厂罢工 八人被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