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审计风暴”只是彻头彻尾的虚火

周良

标签:

【大纪元10月12日讯】当今年六月份中国大陆公布国家审计总署的审计报告后,一时间众多主流媒体以大量笔墨赞扬为所谓的“审计风暴”,似乎中共真的要对那些贪赃枉法、视国家财产为囊中物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动手了。然而,出于对党国的深刻认识,笔者草就了一篇文章《风暴乎?虚火乎?》(见本年度7月19日<议报>)指出:“所谓风暴云云只能是假像,只是刺激一下人们的眼球而已;称其为虚火才更贴切。”现在,距离审计报告的公布时间已经三个多月过去了,结果如何呢?从种种迹象看来,所谓的“审计风暴”只能是彻头彻尾的虚火,毫无风暴的痕迹,根本无法撼动那些违法违规的各级政府与官员们。

9月23日,也就是距离审计报告公布的6月23日整整三个月,国家审计总署将审计报告公布的曝光单位的整改结果向社会做了公布,情况如何呢?报告称有11个部门和4个地方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改。人们当然知道这所谓的“不同程度”所隐含的奥妙,就算它门有了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整改”也算是整改了吧,但当时审计报告中被点名的违法违规单位至少有41个中央部门和21个省级地方政府,为什么当时吹得神乎其神的“审计风暴”刮过之后,竟有大多数被点名的违法违规单位无动于衷,根本未把审计报告放在眼里。因之,这所谓的“风暴”甚至连一只蚊虫飞动所煽起的微风都不及的。

这又使我想起了加拿大的“审计风暴”(当然谁也没有把加拿大联邦对自由党政府“赞助丑闻”的审计报告称为审计风暴),联邦审计总长弗蕾莎的报告一经公布,全国上下纷纷指责联邦政府的此一丑闻,进而使随之而来的联邦大选将自由党政府变成了少数政府,但联邦政府却是毫不懈怠地投入调查,多名责任人立马丢了乌纱帽。中国倒好,审计报告涉及的几十亿、几百亿资产的专案被捅了出来,可那些官员,尤其是省部级官员毫无惊恐之感,仍是官运依旧,稳坐钓鱼台,连一句表态的话都没有,更没有听说那些案件可能涉及的贪赃枉法的官员有什么动静,给人的感觉他们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他们仍将一如既往地干那些违法违规的勾当。被审计曝光的毕竟只是很少的部门,而那些由于审计部门无暇顾及的部门更不受“审计风暴”的干扰,继续干着它们的各种违法勾当,“开水”离他们尚远,就更不怕“烫”了。

这就是今日中国的现实。而且,在所谓的“审计风暴”后,不少网友甚至担心起国家审计总长李金华的人身安全来了。真是不知中国“今昔是何年”了,李金华和那些涉案的官员们本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有什么人身安全之忧?

为什么中国的审计报告不可能是风暴,只能是虚火?这完全是中国当下的体制所决定的。审计报告所点名的41个中央部委和22个省级单位至今竟没有一个单位的最高官员表态,是默认被审计报告抖出的事实,还是拒绝承认事实?如果是前者,那麽应不应该承担领导的责任?如果是后者,为什么不出面反击?应该说,审计出的问题不可能是虚无的,不然,审计总署怎敢承担那麽大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归审计,各级政府和官员照样违法违规,只不过将来做得更隐蔽一些而已。

从行政层次上来说,各级审计部门是与各级政府平行的,而且,审计部门尚要靠同级政府提供饭碗,否则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它岂敢得罪同级和上级政府以及相关的官员?

从法律层面上看,审计部门毫无权力制约政府,它只能提供审计报告,甚至由于受制于地方政府,它恐怕连审计所需要的基本原始资料都无法获得。本来,审计报告推出后,检察机关应迅速跟进,但几个月(其实应是半年多)过去了,并未见检察机关的相关动作,也就使得“审计风暴”成了媒体上的花样文章,成了名副其实的虚火。

从透露的消息看来,一些太过障眼的涉案小官成了替罪羊,被摘了乌纱帽。但人们的问题是,一个中央部委、一个省级部门出了问题,为什么部长、省长不出来做出交代?难道他们不负有责任?这就牵涉到问责制的缺位,亦即审计问责制度根本没有建立,于是,形成了“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局面,重大的违法违规胡作非为的案件根本无法彻底处理。

总之,由于体制的制约,中国的审计只能是摆摆样子,让人们感到好像中共真的要倡廉似的,真的会有什么“审计风暴”。然而,这一些都是虚的,假的。从1996年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报告以来,每年都要披露类似的祸国殃民的严重问题,虽然此前的审计报告从未向公众披露。时间过去了将近9年,问题年年揭露,违法势头却未曾被遏制。这不能不说是制度本身存在问题。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真正的审计风暴,才能把那些违法执政的官员推下台,把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送入监狱?

原载《《议报》第167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周良:反腐的滑稽剧
周良:是执政能力问题,还是执政合法性问题?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