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钊燮:重启两岸务实协商契机

──辜汪会晤六周年之回顾与前瞻

吴钊燮

标签:

【大纪元10月19日讯】两岸新闻记者联谊会王会长、各位联谊会的好朋友,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受到各位邀请,来到海基会这个两岸事务的重要机构,尤其是在辜汪会晤六周年这个值得怀念的重要日子,跟各位谈谈众所关心的两岸关系。我不只期望这次的谈话,能让大家更了解政府的两岸政策,也期待我的说明,能让中国大陆更正确解读我国的政策,并且以理性的思考,来看两岸的未来,从而达成互利双赢的共同目标。

陈总统在今年的五二O就职演说中,已经为他任期内的两岸政策定调。在今年双十国庆的文告中,也再一次重申我国的政策,并从这些政策中再释放出一些与基本政策相关的善意主张。当然,无论是总统的就职演说或国庆文告,都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与正面肯定。

壹、国庆文告的重要意涵

我愿意藉这个机会,就总统在国庆日文告的重要意涵向各位提出简单报告,并请指教。这些意涵包括:

一、和平的橄榄枝

总统在今年国庆文告有关两岸关系的部分,不但再次递出和平的橄榄枝,更以自信、负责、诚意、开创与前瞻的态度,向中国大陆充分表达善意。陈总统所提出一些两岸关系的新观念与新视野,经由两岸的共同努力,将可成为开创两岸和平与发展的新契机。

二、信守承诺

陈总统无论是在二000年或二OO四年的就职演说,都对国际社会有所承诺。总统在这次的国庆文告中也再度重申,五二○就职演说所宣示的内容,在任期内不会改变。我再一次的说明,在陈总统的未来任期中,宪政改革工程不会片面改变台湾现状;而且只要两千三百万人民同意,我们不排除与对岸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

三、降低两岸冲突的机会

陈总统的国庆文告中具体提出,希望两岸能从长远的角度,让双方共同来研究武器管制、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检讨两岸军备政策,及思考“海峡行为准则”等提议,以建立可预测及可管理的两岸关系,为台海长期的和平稳定奠定基础。

四、为三通铺路

在二OO一年经发会之后,政府便依照会议结论,积极务实地准备两岸三通相关事宜。陈总统在国庆讲话中,也提到行政部门正在拟订两岸“人货包机”的便捷方案。我们愿意展现最大的弹性,来促成此一方案的实现,以便为未来两岸三通铺路。

五、国内共识

台湾人民整体的意向,是政府制定两岸政策的关键。为了凝聚国人的共识,总统宣示将在立委选后,邀请朝野政党领袖,共同筹组“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和发会”的组成与运作,希望可以有效凝聚朝野共识、减少内耗,并积极展开两岸的交流与协商。

六、既有基础

一九九二年两岸两会在香港进行会谈,充分展现了“搁置争议、务实协商、解决问题”的态度,终于促成一九九三年新加坡辜汪会谈的实现。陈总统在今年国庆文告中,特别希望两岸能够以“九二年香港会谈”为基础,让两岸能早日针对各项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务实协商。我们希望以此创造一个两岸双赢的空间,也期待中国大陆能同样以“双赢”作为其政策的最重要指导,让两岸能再度积极正面的进行协商。

贰、期待辜汪再会

一九九二年十月两岸两会在香港的会谈,虽未能取得具体协议,然而双方同意继续进行协商,终于促成海基会的辜董事长与海协会的汪会长,于一九九三年四月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的会谈,并且签署“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定”、“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定”、“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定”、及“辜汪会谈共同协定”等四项重要协定。

有了一九九三年四月的辜汪会谈,也才有一九九八年十月的上海辜汪会晤。而在九八年的会晤中,也达成了“双方同意加强对话,以促成制度化协商”、“双方同意就涉及人民权益之个案,积极协助相互解决”、“我方邀请汪道涵先生回访,汪道涵先生同意在适当时机来台访问”等共识。

九三年的会谈与九八年的会晤,是两岸在一九四九年之后两个最受世人瞩目与肯定的时刻,所达成的具体协议与共识,也为两岸良性互动奠定最重要的基石。而回顾以往,可以肯定的,若没有九二香港会谈的基础,就没有九三辜汪会谈,也就没有九八辜汪会晤。

历史大河不断往前进步,九八年也不会是两岸协商历史的终点,相信两岸人民都期待在历史大河中,辜董事长和汪会长能第三度见面,一个更具历史意义的交会,而且是一个充满微笑与温馨感人的交会,承续九八年两岸两会尚未完成的所有协商。也因为台湾人民对这个历史性交会的愿望,我在今年五月廿八日,也在这同一个地点,公开邀请汪道涵先生来台,来看看他的老朋友,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敬重的辜董事长。为了能让这历史性的一刻能早日来临,我愿在这同一个地方,再度以来自内心的无比诚意,公开邀请汪道涵先生能够来台访问,让汪老能够亲身感受台湾人民展臂竭诚欢迎的热情,并且和辜董事长再次一起写下让两岸人民感动的历史新页。

参、务实协商

台海两岸经历过这十多年的频密经贸与人员往来,已经累积了许多必须共同认真面对的议题,包括货币清算、投资保障、金融监理、避免双重课税、货品进口、智慧财产权保护、司法互助、商务仲裁、渔事纠纷仲裁、人身安全、包机与直航、观光、偷渡犯遣返、共同打击犯罪、海漂垃圾、渔工协议等。这些都是双方关心,可以互利双赢,却不具政治性的议题。

在一九九九年两岸两会中断接触与协商之后,即使陈总统在二OOO年就任以来不断释出善意,却没有任何结果。而在这五年之内,我们看到两岸因为无法直接沟通,而误解越深,互信越薄,敌意越强,相信这绝不是中国大陆方面所愿意看到的情况。个人深深相信,若海峡两岸能就这些实质项目进行务实的协商,必然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累积互信,为两岸的未来拉开更大的格局,从相互猜忌敌视进入积极合作的新时代。

为了迈开两岸这几年以来的第一步,陆委会在中秋节来临前就开始规划过年包机方案,而这个方案不但受到行政院长与总统的支援,甚至指示研议落实“人货包机”的政策,因而推出双向对飞不落地、多点、多时等各种包机方案,以为未来的三通铺路。

为了准备进行协商,我在这里向大家透露,陆委会已经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谈判协商人才训练,成果相当不错,而第二阶段也已规划完成,即将展开。也就是说,陆委会可以随时准备与中国大陆就各项实质议题展开协商了。

肆、和平与发展

刚结束的中共十六大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轴。在其所通过的档中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社会在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遇上一些必须面对的状况与困扰,包括贪腐、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失业、制衡机制等。这些问题在中国大陆学界已有许多深入的讨论,但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能如此坦诚面对问题。个人也衷心期盼与祝福,由于中共当局能坦诚面对问题,必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机会。

然而中国大陆要解决其内部困扰,和平与稳定的外在环境是必要的,我们可以深切体会中共不断提出“和平与发展”的理由。而在中国大陆的外在环境中,台湾根本不是问题,也根本不想成为问题,甚至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但是因为两岸在军事上的对峙,使许多人担心,会因为偶发的争议事件,让冲突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我们也愿意和中国大陆一起面对这个情况,共同研议形成“海峡行为准则”。“海峡行为准则”的内容,可以思考包括军事人员互访、资讯交换、紧急救难热线与通报机制、共同出席国际安全研讨会、共同打击犯罪、不使用武力与不威胁使用武力、不率先攻击、演习互相通告、军用航空器不飞越海峡中线、不以雷达锁定对方航空器与船舶等。这些内容中,一部分是可以不必经过协商就开始实施的“默契”,其中有些我们已经开始实施自我克制,而其他部分是必须经过协商才能达成。个人相信,只要彼此对于和平与发展有共同的期待,两岸就必须接触、协商,以达成“海峡行为准则”的默契或协议,有利于信心建立机制、非军事区、和平协议顺利推动的环境条件,共同建构出和平稳定互动架构中的防止军事冲突层面。

伍、跨出第一步

记得在到陆委会上班的前夕,我在台北市长官邸和大家第一次见面时,就不断强调“和平与发展”是两岸的共同语言。到现在为止,我仍然相信这句话,而且我在陆委会的任内,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改变这个想法。我想各位也都仔细观察到,我在这四个多月来所说的与所做的,是和这个理念完全一致的。

昨天上午,中国大陆方面表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与愿望,愿意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增进了解、培养互信,共同开创两岸关系互利双赢的前景”,这让我看到了希望。而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想彼此都应该勇敢跨出善意的第一步,才能再见辜汪会,才能务实协商,才能建构和平稳定互动架构,也才能建立永久和平。我们在“人货包机”政策上已经跨出极为善意的一大步,我们也会耐心与善意的等待中国大陆方面更积极的回应。

谢谢各位。

──转载自《议报》第168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陆委会:中国对台政策做法 无调整迹象
新年包机协商代表 立法委员被排除
吴钊燮:陈总统任内 陆委会不并入外交部
中国相关简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