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数十亿元的大剧院和贵州省的小学校

标签:

【大纪元10月22日讯】(读者投书)我们可以造出数十亿元的国家大剧院,我们每天可以搞出那麽多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盛大活动,为什么就解决不了这些孩子上学的问题?民脂民膏啊!

1.大方县猫场镇小学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 走进猫场镇,触目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这个孩子14岁,不能上学。(大纪元资料室)


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无活可干。


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缴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现在,他在一天天长大,他必须用这个背篓来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没有白活。



狗吊岩村有一所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



坐在岩洞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每天的视野就是这样的。



直到2003年10月,在香港慈善人士的资助下,孩子们才迁出了岩洞。 义务支教的先行者——老师徐本禹的行为属于自发的“个人行为”,因此,他并没有被列入团中央的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只是一个“体制外”的志愿者。在我们这个 “组织”决定一切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徐本禹得不到体制内西部志愿者的生活补助,成为一个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他的行动也不可能被主流媒体按“报导方针” 进行宣传报导。换句话说,他很难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使他注定成为一个孤独的志愿者。 徐本禹即将告别猫场镇的孩子们,他和他的伙伴要为这些孩子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和孩子在一起拍照。

2.大方小学——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还能够建立这样一所小学,共产党难道就不能把它搞好吗? 在大水乡考察的所见所闻,只能用“震惊”二字来形容。猫场镇与这里相比,可算是天堂了。 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是2001年新建的民族乡,位于大方县东部,距县城67公里。全乡总人口126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6%。全乡耕地面积 12300多亩,平均海拔近1600米,属喀斯特地貌。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大豆、烤烟。该乡经济十分落后,据乡党委书记介绍,去年全乡人均收入上报为 1200元,实际只有500元。全乡今年5月基本通电。除乡政府外,各村至今不通电话。2002年以前没有通往县城的公路,现虽然通了公路,但路况极差,属于机耕便道。



图为大水乡一个汉子正从街上匆匆走过。他赶了两个小时的山路是为了卖点玉米。如果运气好的话,他可能卖得15元现金。除了买两斤盐回家,剩下的钱要攒起来做孩子下学期的学杂费。如果一个暑假攒不够70元,孩子将辍学。



大石村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人文传统。徐本禹将要来支教的大石小学唯一的“教学楼”,建于1943年,原名“国立大石小学”,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如今已摇摇欲坠。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还能够建立这样一所小学,共产党难道就不能把它搞好吗? 大石小学属于村办小学,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教师只有初中学历,每月工资110元。但因不少学生拖欠学费,这110元只是一个政策数字。



课桌随时都会倾覆,但孩子们早已习以为常。


这是二年级教室。



杨某,彝族,大石村村民,全家五口人,去年全部收入仅700斤玉米。原来靠在小煤窑背煤挣点血汗钱,小煤窑关闭后,全家生活陷入极度窘困,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


三个孩子因无钱缴纳学费而辍学。


杨某家中一贫如洗,我们无法判断这家人吃的是什么。那几个鸡蛋是留着换盐的。 杨某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上学’。


每当看见这样的场景,我们就忍不住掉泪。@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贵州省两宗煤矿事故十死多人失踪
贵州部分县市遭暴雨袭击损失逾亿元
贵州发现大型煤田贮量达两亿五千万吨
广东判处拐卖少女集团主嫌犯死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