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宏观调控成效与预期软着陆相距远

标签:

【大纪元10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台北30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在本周四宣布升息,学者分析,中国宏观调控成效不彰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抑制投资过热,祭出监控银行信贷扩张、收紧资金供应链、严格审批土地等措施,但地方官员抵制,不愿意听从中央指示,使得成效与预期的“软着陆”相距甚远。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本周五起调升金融机构存放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1.98%调高至 2.25%。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委叶明峰表示,中国第3 季 GDP成长率9.1%、前 3季 GDP成长率9.5%,显示经济降温成效不如预期,中国应采取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控制产业投资成长,否则恐将导致经济“硬着陆”。

叶明峰认为,事实证明中国透过行政管制新的投资案,并不能达成经济降温效果。且中国人民银行高层官员最近表示要更有弹性发展,显示人民币升值不排除是下一步的措施。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分析,中国由于景气过热非常明显,改采调整利率方式,证明近半年以来实施的宏观调控成效不大,在行政手腕失败后,改采经济政策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陈添枝表示,为应付景气过热问题,紧缩银根是最有效的做法,不过,利率升高0.27个百分点幅度不算大,从中长期角度观察,他认为,未来中国应该还会继续再调升利率。

国立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长高长,在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台商电子报”中,进一步分析中国宏观调控措施为何与预期有落差。

他表示,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包括监控银行信贷扩张、收缩资金供应链、管制特定行业或项目投资、严格审批土地等。虽然原本过热的经济形势有缓和,不过,成效仍与期待的“软着陆”相距甚远。

高长表示,主要原因是宏观调控政策出现一些不稳定现象。首先,由于流动资金短缺与相关行政手段,加上电力供给等问题,使工业成长率明显下滑,一旦持续下滑趋势不变,很可能造成生产效益下降、企业破产增加、银行呆账增加、财政收入减少等问题。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后反弹情形,尤其地方政府投资仍频繁,民间游资活络和银行存在滥头寸等因素仍继续存在,因此,投资热潮仍可能再度浮现。

至于中国政府严格管控,银行不得不收缩贷款,造成银行滥头寸增加,加上贷款过度萎缩,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相当不利影响,因而导致订单减少及拖欠明显增加,造成生产力下滑现象。

高长表示,中国总理温家宝宣示采取宏观调控政策,迄今已达半年。虽然目前有初步成效,但在上述变数因素影响下,中国当局对降温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没有十足把握。

英国金融时报社论曾经指出,中国降温措施成效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是地方官员抵制,不愿意听从中央的指示,例如长江三角洲的地方官员因为降温措施会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不愿全力配合中央的降温政策。导致宏观调控成效不彰,必须动用货币政策,以紧缩银根方式抑制过热的投资活动。

相关新闻
分析家指中国可能被迫进一步升息
台币升8.5分 本周升3.61角
畅销书《禅机》在中国是否会被禁?
十大农民歌王进京放歌 郭兰英唤醒西部美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