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著名乞丐王大成

曾颖

标签:

【大纪元10月8日讯】王大成是我所在这座城市的著名乞丐,他与总府路那个每天把二胡锯得死去活来的老乞丐和正府街那个因上访而被全国数十家报纸报道过的中年乞丐一样,有非同一般的知名度。如果学富人排行榜那样搞个乞丐排行榜,他的名字应该在前十名之内,而且位置靠前。

  王大成的老家在川北山里,用他的话说那是个鬼都不下蛋的地方。他非常令人惊诧地读完初中然后就回乡了,他说他也是知青,只不过不是插队知青,而是回乡知青。虽然相差只有两个字,但境遇却有天壤之别。七十年代末,知青大返城,王大成也自己给自己放权,跟着知青的队伍偷偷溜进城。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对于知青们来说,进城意味着回家;而对于王大成来说,进城意味着进了别人的家。当初那些比天高的愿望刹然间如同掉进了冰窟之中,这使得他的许多挣扎都成为徒劳。进城二十多年他最终成为一名乞丐,便是很好的例证。

  和别的乞丐或靠艺或靠伤或靠年龄或靠借别人的婴儿博取别人的同情不同,王大成是靠演技搏人同情。他最擅长的求乞方式就是趴在总府路天桥的人行阶梯上,手中举个鞋盒,四肢抽搐作癫痫病发作状。天桥的另一头,是本市最繁华最热闹的步行街,少不得有很多刚拍拖的年轻男女经过,男人们自然要在女人面前展示展示爱心。于是,王大成的纸盒里便会有数目不等的元票和角票,当然也少不了偶尔会有一两个水果核或痰。

  因为天桥属严管地区,自然属治安队严管区域,天桥上的乞丐小贩们也自然特别小心,摸准治安队的巡逻时间,每15分钟溜一次。这样,乞丐小贩和巡逻队像换岗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一道有趣的景观。

  但终于有一天,巡逻队到来时王大成翻身而起的情景被一名路过的记者看到了。记者想:这个瘫痪乞丐在这里装瘫痪博人同情,实在太可恨,应该揭露他。免得市民们再受骗上当。

  记者把情况向主任汇报。主任想:“这个题材既曝光丑恶现象,又不会为报社惹什么麻烦,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当即拍板,不仅做,而且要不惜人力和版面大做!

  两个文字记者和三个摄影记者开始对王大成进行天皇巨星级的盯梢和跟踪,从王大成要钱的天桥一直到他在三环路外租住的农家小屋,都进行了跟踪拍摄和暗访。有个勇敢的记者还冒充租房者,深入王大成的小屋,与王大成的妻子和女儿进行了“面对面”接触。

  经过长达5天的调查采访和拍摄,一个图文并茂的大型追踪揭秘报道终于出笼;在“揭露假乞丐行骗真相”的重磅标题之下,王大成吃着早餐看报纸,骑着自行车吹口哨去“上班”,在人行天桥下化妆,在人行天桥上四肢发抖,中午女儿给他送盒饭的镜头一一展现出来。报纸还配了评论,义正辞严地对这种不劳而获并破坏市容市貌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呼吁读者回应救助机构发出的“不要给乞丐钱”的号召。

  报纸发出去之后反响剧烈,首先是巡逻队觉得颜面尽失,坚决果断地将端着空盒正在纳闷为什么今天怎么一个钱也没有讨到的王大成揪到了办公室,对其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险些触及皮肉的教育。接下来是房东通知他,说:接村上的通知,请他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搬家。再后来,是一大群乞丐同行骂他,说他小子给大家惹了麻烦,搞得大家都没饭吃。

  里外不是人的王大成找来报纸一看,报纸上自己的大头照照得既生动又细致,心想:这些记者都是躲在哪里拍的呢?怎么自己就一点都没察觉呢?

  他不由得暗暗的佩服起记者们的技术来,当他看到报纸后面披露的记者们五天五夜辛苦拍摄和采访时,他不由得又叹了一口气,说:乖乖,这得多辛苦啊!早知这么麻烦,还不如给我20元钱,要啥姿势咱就给他摆啥姿势!

  说完,他又自嘲地笑了笑,对老婆说:娃儿她妈,看来癫痫是装不成了,赶明儿你去给我做一副拐杖来。

  自此,天桥上少了个匍伏着的乞丐,而天桥下,又多了一个拄着拐的老瘸子。他手中抖动的纸盒总让人觉得有点熟悉。每当看见有拿相机的人走来就会躲得远远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曾颖:失职的警官
曾颖:英娃的幸福生活
曾颖:一次被大人搞砸的幼儿冷餐会
曾颖:成都的生活态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