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鲔鱼罐头含砒霜 过量伤神经系统

人气 81
标签:

【大纪元11月16日讯】﹝大纪元许惠安综合报导﹞日前,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了来自中国、泰国和葡萄牙等地的17款沙丁鱼和鲔鱼罐头食品,发现含有金属砷(俗称砒霜)的份量偏高。不过,据香港消委会宣传及社区关系小组副主席程伯中︰“根据计算,除非大家每一星期吃了大概超过9罐的罐头鱼食品之后,才会有接近到危险的上限,(砒霜)积聚在人体内会损害到神经和消化系统。”

据TVBS新闻报导,根据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建议,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星期可摄取砒霜的安全量为0.9公克,就是大概是每星期9罐沙丁鱼或鲔鱼罐头食品的份量。

海鲜+维生素C=砒霜

据媒体报导,台湾地区一位女士暴毙,参加尸检的专家认为,她的死因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同时又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C。专家指出,大量海鲜加上大量维生素C即等于“砒霜”。

据指出,虾、蟹等食物中含有五价砷化合物,如果与含有维生素C的生果同食,会令砷发生变化,转化成三价砷,也就是剧毒的“砒霜”,危害甚大。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中毒,免疫力下降。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于康医生解释,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是大剂量地摄入维生素C。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

砒霜 剧毒药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形态为白色粉末,呈细毛状或八面体结晶,其切面凹凸不平,物理性质为无臭、无味,并可溶于温水、乙醇、酸类以及碱类等溶剂中。砒霜一旦加热,则会发出类似蒜头的臭味。在中国传统医疗中,亦曾用砒霜来治疗某些病症,但事实上,任何砷化合物皆具有毒性。

典型的砷中毒的临床症状,包括有心血管衰竭、中枢神经抑制甚至猝死。中毒的个案亦会呈现急性胃肠道的症状,如发出金属味或蒜头味的气息、口干唇燥、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呕血、腹泻、血便、肝肿大、猛爆性肝炎、黄疸或是胰脏炎。在临床上,服用一毫克的三氧化二砷即会造成全身性中毒,其最小致死剂量约为二十毫克(平均为一百至三百毫克)。

某些个体在长期接触砷化合物后,即发生皮肤溃烂,如在半世纪前的南台湾部海岸地区的居民,因长期饮用含砷量偏高的地下深井水,而衍生典型的慢性砷中毒的症状及表征,其中包括有下肢麻木感及冷感,最后皮肤形成溃疡,而衍生坏疽,更使得皮肤呈现发黑,即俗称的乌脚病,使得罹患者演变成间歇性跛行的病症。

此外,砷化合物亦是已知的致癌物之一,除了皮肤癌外,亦可能使得膀胱癌、食道癌、肺癌、肾癌、肝癌以及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200公斤砒霜神秘失踪 四川警方全城搜寻
四川丢失200公斤砒霜足以夺取千万人性命
银河系内每年有多少恒星死亡?专家这么说
最新研究发现:结肠癌或与口腔细菌有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