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查金融机构出售不良资产

标签:

【大纪元11月25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许波报导) 中国当局开始对金融机构向外资出售不良资产的活动进行调查,批评人士说,国有银行向外资金融机构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出售大批银行坏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此之前,美国摩根斯坦利和花旗银行都投入巨资购买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形成一股新的“淘金热”。

中国主管国营大中型企业资产运营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正式启动对中国金融机构向外资出售银行不良资产的调查。业内人士指出,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把银行坏帐低价向外资批发,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三年的“寻宝”之旅*

所谓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1999年,中国成立了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收购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并加以处理,回收现金。据中国官方统计,到2003年底,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总计达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七亿人民币,而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银行坏帐的估计远远高于这一数字。

2001年,摩根斯坦利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购得一百零八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由此拉开了外资机构到中国展开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的“寻宝”之旅。据新华社报导,当时摩根斯坦利的收购价还不到账面价格的百分之八。本月初,美国花旗银行投资一百零九亿美元收购信达资产公司旗下一家香港金融机构的百分之十六点四的股份,并计划与这家金融机构建立合资企业,进一步收购中国的银行坏帐。

*中国出价具有很大诱惑力*

彭博新闻社的报导称外资银行到中国收购不良贷款是新的一轮“寻金热”,是美国银行难得的发财机会。纽约的国际金融咨询公司总裁埃德娜﹒厄尔里奇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方面提供的诱人价格是驱动国际银行家纷纷前往中国不良贷款市场淘金的最主要的动力。她说,“如果他们能够以低价获得这些不良贷款,他们就能够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或者等候债务人偿还贷款,或者待价而沽,再把它们转手卖掉。我不知道中国方面具体出什么价,但是据日本九十年代处理大批不良贷款的经验,中国方面的出价极有可能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

*资产管理公司迫于巨大压力*

花旗银行收购信达公司不良贷款的具体价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彭博新闻社援引信达公司前总裁朱登山的话说,公司的压力特别大,国家要求信达在2005年底以前把来自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将近三千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全部处理掉,目前信达需要向国家支付再贷款的利息每天就达六百多万元。分析人士认为,正是在这种时间和成本的压力下,把不良贷款低价卖给外资机构成为目前最简捷的处置办法。

*不良贷款升值潜力巨大*

除了价钱之外,不良贷款的升值潜力也是外国投资商投入巨资的一个原因。美国新泽西州的新兴市场研究所执行主席瓦尔﹒西莫尼斯认为,不良贷款也许会被人称为垃圾,但是垃圾里面也可能有黄金。他说,“别忘了中国当前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目前可能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国有银行坏帐大部分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力度来衡量,一些目前陷于困境的国有企业有机会起死回生。所以,如果中国低价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它们的实际含金量将远远高于目前的收购价,具有丰厚的获利机会。”

*国内公司难抵国际投资银行*

中国官方媒体引述业内人士说,从今年开始,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不少投资公司,试图介入不良资产的处置领域,但大都竞争不过外国公司,其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批发的不良贷款规模太大,动辄需要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只有美林、花旗、高盛这样的国际投资银行才能接得住这样大的盘,民间机构无法与之匹敌。

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官员说,目前调查整顿的目的是纠正国有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偏差,确保这一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插播者刘海波被警打死 凶手孙立东脑出血死亡
连战:总统兼党主席 就是党国体制
连战:选举应为君子之争 大家不是敌人
今年前九个月有一百七十名港人在大陆遇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