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闻分析》打破垄断 媒体才健康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特稿

媒体改造与提供健康的资讯环境,原本就是永无止境的工作,不能因为台湾已从威权转入民主社会后,改革便可止步;相反地,做为第四权的媒体,更不应该回避任何检讨。

台湾的政体虽转为多元与开放,但媒体结构仍存在长期的垄断遗绪,如果说这些垄断是市场的自然形成,那是阅听者的选择权利;但事实上,这些都是过去党政不分时的私相授受,并不符合现代的民主与法治精神,当然有重整之必要。

然而,建立媒体的新秩序,无法仅依赖广电法规范的党政军退出媒体经营后,便可克竟全功,这是因为过去的特权结构已经散布在社会各个领域,即便政治势力撤出,其他的旧势力仍有可能递补位子继续维持垄断局面,甚至以合法外衣保护,让威权思想继续残留。

这些媒体改造,固然有赖阅听者的智慧选择,或是媒体间的自律行动;但两难的是,阅听者既已养成长期接收的习惯,又如何能够辨明表象与深层之差异,加上商业挂帅让媒体自律不足,整个改革动作便仅能依赖行政部门的推动;如同追讨党产,执政者反而变成改革者,这样的时代吊诡,其实是反映台湾渐进式民主“分期付款”的做法。

威权与民主的交错,使得既得利益者反扑政府的媒体改革措施,往往以“箝制新闻自由”为诉求,但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正是一种假民主口号,维护过去反民主利益的遁词。

为何民营的中广可以拥有垄断式的频率数,而当政府推动广播频谱重整时,让更多的民营电台可参与经营,减少并集中公营电台,这岂不更能体现新闻的自由。

号称达一百多个的无线与有线电视频道,则是另一种商业垄断的问题。台湾民众可能会慨叹,何以这么多的频道,选择空间却为有限?如果纯粹依赖市场的力量,那么所期待的结果可能是旷日废时,甚至无法达成;许多经济学家也已承认,对全民有利的公共财,往往必须透过政府的力量才有可能形成。

较佳的电视频道与节目要能出现,政府的引导、民众反应便相当重要,这已与干预新闻自由无关,而应看成政府、业者、民众三者共同合作后现代社会发展模式。

font color=#ffffff>(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