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饥渴 东亚地缘政治更趋紧张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2月10日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争夺,正成为东亚地缘政治的神经中枢,驱动着相关各国相互间复杂的战略行动。在此一趋势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能源饥渴所引发的地缘政治与战略效应。  

在十一月廿至廿一日参加于智利圣地牙哥召开的亚太经合会非正式高峰会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继续留在中南美洲进行国务访问,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中南美洲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包括能源合作。此一行动再次凸显中国的能源饥渴问题。  

能源问题更日益主导着中国的外交。例如,中国对苏丹的政策(保护苏丹免于联合国的制裁),主要考量就是石油政治:苏丹目前提供中国所需石油的七%。再者,在对台政策、对日本的东海海域主权纷争,以及南中国海主权纷争中,共同的因素也是北京的石油战略考量:包括一些海域海底可能蕴藏着丰富能源资源,以及保护中国不可或缺的能源交通线等战略考量。  

十一月十一日发生在东中国海的中国潜艇侵入日本海域事件,即是此一动向的表征。该事件是历史上中国的潜艇首度进入第二岛链的事件,同时也是日本首度动用海上自卫队船舰追踪中国船舰的事件。这个事件尖锐地表现出目前日本与中国双边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并提醒日方有关中国对钓鱼台(尖阁)列岛的主权主张。事实上,除了历史问题、台湾、东中国海海域与岛屿主权等问题外,中国与日本关系紧张的新因素之一,是两国对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能源资源争夺战(明年一月俄罗斯总统普丁预定访问东京,将商谈两国能源合作事宜),显示出日中两国纷争的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石油地缘政治因素。  

对美国而言,中国与日本日益升高的紧张关系,是一把双面刃。此一紧张关系有助于强化与巩固日本国内对美日军事同盟的支持,而美日同盟的演进,并非只是飞弹防御体系的合作而已。再者,日中关系的紧张,也将使喧腾一时的“东盟加三”构想丧失动力,而华府将很乐意看到此一发展。  

但是,美国并不希望看到日中紧张关系失控。对华府而言,中国所宣称的经济海域(EEZ)与澳洲所宣称的原则相当:大陆棚边缘而非大陆棚中点,但澳洲是个典型的岛屿国家而中国不是,且澳洲的宣称获得联合国的背书而中国没有。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的经济海域主张势必使日本反弹,而美国不愿意介入此一纠纷之中,尤其是当这个纠纷涉及到西太平洋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小岛主权之际,而美国对这些小岛的立场颇为复杂,如对钓鱼台(尖阁)列岛的立场即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因素:美国并未承认日本对钓鱼台列岛的主权,但确实说过这些岛屿属于美日安保条约的辖区之内(条约第五条)。今年春天钓鱼台主权争议再起时,美国政府曾经再一次宣示此一立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成长,中国对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因而石油.天然气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将更为重要,并因此将引起一系列的地缘政治紧张。此一石油政治因素,将成为东亚地缘政治紧张的长期趋势。

──转自《TAIWAN NEWS》财经文化周刊 161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杨颖试水复出疑失败 节目头像被打马赛克
中国股市上半年收官 A股总市值蒸发近3万亿
一年12名将领落马 专家:中共战力遭打击
三中全会前夕上海卫健系统被密集清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