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银认为中国地产泡沫严重 审慎放贷

标签:

【大纪元12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如慧报导/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从今年12月11日起,北京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这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可向外资银行申请贷款。这对早就处于银根紧缩限制、融资乏力的国内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能否是开通融资渠道的救命稻草呢?
  
据北京市银监局局长赖小民称,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共有外资金融机构驻京代表处92家,其中港资和外资银行分行总资产合计达78亿美元。
  
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如期开放后,78亿美元能否小部分流向房地产开发,目前看来并不乐观。据《新京报》报导,外资银行均认为国内房地产风险太大,对中资地产企业放贷小心翼翼。
  
据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上海总部相关业务负责人黄先生称,花旗银行内部已经明确规定,亚太区域中除了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均不允许在其他国家及地区开展房地产相关融资和贷款业务。
  
渣打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称,渣打银行认为国内房地产开发风险比较大,目前其所做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大企业,如和记黄浦、华润等,对内地开发商的放贷则还在洽谈中。他还表示,获得渣打银行的贷款必须符合香港公司所做的权威审核和评估。但目前中小开发商绝对不可能从渣打获得贷款。
  
东亚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也说:“目前国内房地产风险太大,所以东亚银行的贷款非常谨慎。除非开发商具有很强的股东背景或担保条件,或是贷款用于一些建成后为企业所持有的经营性物业,否则很难获得前期开发贷款。”
  
此外,韩国外换银行也明确表示,不做纯中资企业的贷款。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北京分行表示,该行目前还没有推出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业务。其他一些外资银行也纷纷表示,虽然政策放开了,但他们还在制定计划中,最快将在明年公布人民币业务的方案。

*外资银行贷款审批严格
  
对大陆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外资银行对其贷款的审批和评估远比中资银行严格。
  
中原地产总经理李文杰表示,虽然开放人民币业务,但开发商融资渠道并没有拓宽。外资银行除了对公司股东背景更看重外,对律师和评估报告的要求非常严格,文件繁琐,造成贷款门槛更高。外资银行还对贷款风险进行严格控制,比如贷款抵押上,外资是50%,中资是70%,也就是说1个亿的资金,中资银行能贷7000万,而外资银行只能贷5000万。李文杰也指出,外资银行在办理时间、效率和操作规范性上胜过中资银行,一旦申请成功,开发商的可信度和国际化程度都会更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资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对中资企业的深入了解,几十年积累的人脉及合作关系都是外资银行很难轻易打破的。从审批手续上看,外资银行批贷甚至要经过董事局讨论,而中资银行贷款还存在个别无序之处,对律师、评估要求都不很严格,除非政策不允许,一般开发商要拿到贷款相对容易。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香港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再掀政治争议
香港领汇基金吸引全球六千亿港元认购
两岸气氛缓和 营建类股气势如虹
全国人大代表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与裁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