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户口制度变化发展看社会关系重组调整

程铁军在二OO三年“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标签:

【大纪元3月12日讯】(新唐人电视台记者、大纪元特约记者林丹,谢宗延报导)二OO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由21世纪中国基金会主办,纽约市立大学斯泰登岛学院协办的“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在纽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和旅美学者就“中国农村状况与农民身份变迁”进行了研讨。我们将陆续发表部分学者的发言。

在线收看 下载观看

(以下是根据录像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想就户口制度,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户口制度的变化发展, 来看看他和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关系的这种重组和调整, 一直到未来在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层面上,可能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我有三个原因,第一,我基本上把九十年代以前这段,如果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引起的户口制度的危机期是初期阶段的话, 那么九十年代到二零零零年代我把它作为户口危机制度危机的中期. 那么二零零三年,就是说今年春天,以孙志刚死为导火线的收容遣送制度的取消和现在, 我把它归入户口制度危机的晚期,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我是九一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中国的户籍制度. 但是对这个户口的演变、关注、资料的收集我一直在继续。所以等于是我原来研究的一个继续。今年的年初,孙志刚之死在中国触发了一场,可以说是急风暴雨式的变革,就是体现在户口这个收容遣送制度,而且它现在对城乡关系互动的影响刚刚开始,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很多因素,我们还继续需要观察。

下面我想谈谈九十年代以来户口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会有哪些新的特征。第一个,就是人和户分离,就是人和户口,他和他所拥有的户口这个资格,这种分离已经进一步发展,而且现在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比如说,在二零零零年的户口普查当中,人口的准确数位没法把握,据说在河南、湖南这种地方,误差都是非常大,几百万,甚至一千万!第二,城市户口,特别是大城市户口所代表的福利特权,一方面有明显的减少,因为它那个定量供应制度没有了,所以他这个有明显的减少. 但另一方面,它的不合理性一面又有一定的强化,更集中的表现为机会、待遇和身份的不平等。比如说教育收费啊,高考加分啊,就业优先啊,还有生活保障线的不同都体现在这方面。第三,不同的身份待遇和升迁的机会不平等. 进一步量化为市场价格,所以现在几乎什么东西以户口为代表的福利,你花钱都可以买到。比如说高考,北京市的高考线和其他省的能相差一百多分,那么你要达不到这个线呢?要升到这个线呢,就可以交高学费。在中山大学,他们说打算明年正式开始,就是,你要想上中大的线,那么你要差一分,这一分就一万块钱,那一百分呢?就你交一百万就一样的能够拿到。已经就达到这个程度。当然这是一个极而言之的例子。当然其他方面,比如你要真有钱,你买一城市的住房(商品房),马上就可以落户,正式户口就可以拿到。这都表现为价格化了。

下面我想谈谈以户口及其福利为标志的三种关系模式. 我是借用了一下澳洲国际大学的强纳生.安格,他有一个对中国改革以来的城乡关系,就是城市的农业经济他分了三大块。我是因为给学生讲中国的农村改革,所以我讲了他这个理论以后呢,我再对照着按户口现在的关系来划分, 我觉得大体也相符。所以在这儿谈谈这个。他这三块是这么分的,以东部沿海为一块,东部沿海就是发达地区是一块. 西部就是提不起来,怎么样发展,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为一块。那么中间, 夹在这两块中间这一块呢是传统的产粮区,就农业区。先说东部发达那块,以黄、渤海为一块,然后山东半岛、胶东半岛,然后下边就是长江三角洲,再下边福建闽南,一直到下边,珠江三角洲。那么,西部呢,基本就是现在所谓西部的概念,包括陕甘宁青,这一带吧,还有四川的西部山区,现在是扶贫重点,这一块也是另外一种类型。那么夹杂在这中间的这一块就是传统的产粮区。这第三个类型。那么先说东部,东部的户口所代表的关系呢,由于它工业相对发达,而且吸引外资也相对发达。它这块不但自己的城乡关系有所缓和,它甚至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民工到它这来打工呢。所以当地的农民虽然是农村户口,但是他那个农村户口很值钱,甚至一些城市的下岗职工还羡慕他们,拿不到这么一个身份。而当地的农民呢,以珠江三角洲表现得很明显,农民在村里头有那么一份产权,或一份地权,那么他就可以坐吃地租。已经变成新的有钱阶级。而在那里打工的人,不管是务工的、务农的全部都是外来劳工。这是一种模式了。那么在西部,西部这个模式就很有意思了,因为它也提不起来,所以国家的扶贫款都往那走。所以这个地方呢,农村的剩余价值也没有多少可以榨取. 农村户口固然不值钱 ,当地的城镇户口也不见得那么值钱。你说让我到青海、西宁去落户,根本没有多大吸引力。是这么个情况。那么现在问题就集中在中部这块,这块产粮区,你看,所有的民工大军都是这来的。从河北省的北部,中部,脱离开这个津、京、唐、城市区域外,像我们这个晋中、晋南,一直下来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再往这边,往四川这块,这一部分,这块的城乡关系最为紧张,农民负担也最重,而且还包括到外地打了工了,回去还要交人头税,”三提五统”还要到本地去交。所以这块地方,我认为将来要发生问题是这块。 李昌平和曹景青,一个讲湖南,一个讲湖北,他们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我就不再说了。这块呢,表现为官民矛盾非常突出,很紧张,我是已经亲身有感受,我回去正好赶上收”三提五统”,那一天,每天早晨那个公安局吉普车、小面包、带着手铐、带着枪、全副武装的武警来了。就这么折腾。这是一种。

再看打工的,就是民工移出来了,到新的沿海的地方去打工了, 这个血汗工资制越来越明显了。工人已经形成了一种下等的工人了。这一部分人呢,他们永远不能扎根为当地的城市,他虽然已经是工业的,东部沿海城市的一部分,但他永远不能扎下来,原因就是户口。他们招的年龄也有很明显的限制,就是十八岁到二十五岁,大部分劳力密集型的工厂都招这种人,过了二十五岁他根本就剔出去了。 劳动强度特别强,而且呢工时特别长,他根本不考虑别的年龄。而这部分人干这个紧张活,拿点钱,也就是在农村买个地呀. 外来打工人口,不但和当地的常驻城镇人口有矛盾,和当地农民也有矛盾。 所以就形成了以户口关系来看,他既有城乡户口的矛盾,也有乡乡户口的矛盾。大家都是农村户口。可是呢,四川民工在广东的农村打工,那就是当地的人是地主,他们就是奴隶了,就这么个关系。还有城城户口,比如说孙志刚啊,他是湖北,他肯定有城镇户口,他到广东打工,就可以被收容遣送,然后打死在哪。所以这里体现了复杂的户口冲突。

下边讲讲,由于上边的这些问题呢,我想来考察一下未来影响中国社会关系的重组变化的几个因素,或者几个可能的变数,供大家来参考。第一个,就是新工人阶级,他的成长壮大的速度和规模。这个问题值得关注。什么叫新工人阶级呢?这部分人就是不是现在的城市体制,国营企业的那部分工人阶级。他们是被划入另册的,这个数量有多大呢?现在是大约是一亿。根据国内的朋友讲呢,实际上后备军还有另外一亿。因为以劳动力总数,中国大约是六亿,六亿呢现在情况是两亿是中国城市职工,拥有户口的,另外四亿在农村. 真正的农村能容纳的劳动力,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和生产的潜力来说有二亿就够了。还有另外两亿,现在有一亿人在流动,就是说在城市打工,还有一亿人呢是后备的. 如果有足够的条件,他们也会转移出去。是这么个数量。再看他的规模,这部分人年轻,有魄力,而且呢教育程度相对于来说是农村的精英,都是在农村受过高教育的才出去的, 文化特别低的人还不敢出去,这是一个。另外还有一个特点,他们永远不能融入那个发达地区的那个户口体制里面去,所以他们是没有根的一部分新工人。这是一个变数,值得考虑。第二个变数就是他们这批人的阶级意识的形成和领袖人物的出现。阶级意识的形成,我认为显然他们是二等公民,就像白沙洲写的那样. 而且他们这些人由于他们脱离农村时间很长了,有的人在城市里头,你说二十五岁以后,工厂不是把他踢出去了,不要了,他可以换到小的私营企业主,作三产. 不管怎么样,我也再不回我原来的农村了, 有这么一批人。这一批人呢,虽然他扎不下根来,但他又不回农村。这一批人数量越来越大。

另外呢就是维权,就是各种维护权利的这种活动,这批人里面呢,也越来越明显了。因为比如说现在吧,在台资、港资企业,大的这种招外来民工的地方,他很明显就是不要男的。所以你看看各个工厂里头,所有的性别比例都差不多是七个女工一个男工,甚至有的十二女工一个男工。像这种服装啊,制鞋啊,这种地方就是这样的。因为什么?男工爱闹事啊,串联串联,咱们跟老板干干。女工就比较老实了,最多了不行了跳楼了,自杀了,上吊了,所以女工的自杀率很高。但是这部分人里头为什么我说有领袖人物的出现,因为一些个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越来越多。据说今年可能有二十万左右,大学毕业生,累计下来定额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认为应该加入那种正式的白领阶层,加入不了。我已经有好几个,珠海有好几个朋友是属于这一类的。有的就在旅行社打工。他们确实是新的蓝领阶层。他们中有一个人,他是长沙的,他的户口就落不在珠海. 我问:“你为什么落不在?”他说:“这里规定了,非得我买房,可是我这点工资,要买了房,要养房的,根本老婆孩子就别生活了.”所以这样的人他也扎不下根。这部分人他是有教育的,所以他们在串联。而更有意思的是什么呢?现在各种各样的不是以政治权力,维权的正式的工会组织形式串联,而是同乡会,这个东西厉害,所以江西人有江西人的江西帮,四川人有四川帮,河南帮,这种帮派呢,里头的已经各种各样的。就是你说他是黑色的呀,黑社会呀,黑道也好,不管怎样,这些人在产生一些新的领袖。这是一个因素,值得注意。

第三个因素,就是说国营企业的职工和城市常住人口,他们对待这部分新工人阶级,他们一种矛盾心理,这也是另外一个变数。以北京来说吧,城市人已经不屑于做的很多工作,城市人我待着我也不会去考虑要做那个工。比如说当保安的、清洁工啊、手垃圾的呀、家庭保姆啊,这种报酬低的, 或者是待遇差的,危险的,建筑工啊,是个北京户口的他就绝对不干这个,要干这个呢,就是当工头,做监工可以。这部分人离不开农民,他已经对农民有依赖心理了。另一方面呢,他也有一种抵制心理,总觉得这些人是挤了他们的饭碗了,而且现在国营工厂也出现了,他不是改制吗?改制以后呢,他为了提高效益,他就把福利减了,他就不要原来体制里的人了,他让他们内退也好啊,各种名堂。让他们靠边站了以后, 再雇农民工进来,好管哪,劳动成本低呀,所以有挤饭碗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生活上的,什么撬门拧锁啊,公共汽车太挤啊,弄得城市太脏了啊,反正就是影响他们,就是一种抱怨心理。

下面就说第三个变数,就是港台资本与欧美的外来资本对这批新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激化,或者说促进,有一种双重作用。我也希望提醒大家注意一下。一方面,港台资本哪,他们在加速中国的血汗工资制,所以你们看,对那个非人待遇,包括也有个别的日本工厂,反正他们对这个血汗工资制有一个促进作用。对怎么样管工人哪,用过去所谓泰国制吧,那一套东西。怎么样不让上厕所啊,或者吃饭限制几分钟,早晨早操怎么怎么样,管工人管得就跟奴工差不多。你看看他们的宿舍,你看看一些个着火烧死的工厂工人,因为没有地方跑,把安全通道都锁死了。就这样的,而且现在非常紧张,对外来记者或学者去做劳工研究的,你要想去跟工人谈谈,那非常紧张,他们非常紧张。这是一方面,加速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这个速度是他们在起这个作用。另一方面,他们也有激化或激发中国的这部分工人的阶级意识的抬头。比如说,有些工厂受到西方工会的压力,要求他们的公司在中国建的那些厂,然后,比如说NIKE,这种制鞋啊,什么服装,什么乱七八糟,他要求有人权代表,必须有一个人权代表在工厂里头住的。这个东西,还有呢,一些人打义工,因为我在澳大有一个学生叫ERICK,他是呢,就是一个美国的慈善团体雇用了他,他大学毕业了,到中国去打义工,他就派他去给工厂的工人晚上教英文。我说你教什么东西,他说:“当然除了教英文,我还给他们讲美国的工人是怎么回事。”这个东西也有激发他们的阶级意识的抬头的作用。各种各样的,文化教育啊,人权啊,各方面这种观念,我的时间就到了,我就说这么几个因素。谢谢大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秦鹏直播】大S和汪小菲离婚 网友为何吵翻?
【热点互动】疑云罩三峡 大坝安全吗?
中共出白皮书 美方反击 到底谁“出尔反尔”
美中女主播电视辩论 谁能更胜一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