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期成因新解:二氧化碳量少导致冰室效应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3月18日讯】(法新社巴黎十七日电) 想像地球陆地上布满冰层、海水结冰直到赤道,使这个行星成为白色地狱,时间达数百万年之久。这种情形不只是幻想,在八亿年前至五亿五千万年前就至少出现过两次,当时一连串的异常气候让地球变成有如雪球。
这些漫长至极冰河时期的产生原因众说纷纭,但法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揭露一个较少被探究的理论:让陆地分离的地壳变动现象,如何引起一发不可收拾的“冰室”效应。

(地球目前所有的大陆当时还连在一起,被称作“罗迪尼亚”的超级大陆。由于它的面积太大,海风带来的雨水无法进至内陆。

当“罗迪尼亚”分裂,变成最终成为今日几个大陆的较小陆块后,降雨模式出现极大改变。大规模火山爆发喷射出玄武岩后,雨水降落其上,引发水和硅酸钙间的著名反应,此时碳酸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然后被冲刷到海里。

二氧化碳是大气层内的知名“温室”效应气体,像个无形的遮罩,让太阳的热量被储存在陆块和海洋,无法被反射回太空。由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目前被认为是地球暖化威胁日益严重的罪魁祸首。

明天将发表的一项电脑运算模型却假设,数亿年前发生的事刚好相反。硅酸盐石的风化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下降,让温度下降得很可怕。

根据电脑模拟,在八亿年前左右,“罗迪尼亚”还没分裂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大约是百万分之一千八百三十(1830ppm),全球均温是摄氏十点八度,地球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区扩大到南北纬六十度附近。

等到“罗迪尼亚”在五千万年后分裂,情形大有不同。二氧化碳的密度在510ppm,地球均温下降至严寒的摄氏二度,气温低至冰点的地区往中纬度扩大,到南北纬四十五至四十度间。

研究人员说,在新原生时代,地壳的变动可能引发了由“温室”到“冰室”气候的演变。再加上岩石和雨水的反应,电脑模拟的结果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冰河作用”。让地球迅速进入冰河时期的是“反射现象”,冰雪的雪白表面会反射而非吸收阳光,因此当雪覆盖越多地表,温度下降越快。

英国周刊“自然”会在明天刊载这份研究,第一作者是气候与环境科学研究室的唐纳迪欧,隶属位于巴黎南方吉夫瑟伊凡提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为增加收入 湖北法院滥抓无辜诈财
陕西致命放射源被盗 警方紧急展开搜寻
外电评论:中国“金玉其外”的亲民政策
组图:获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