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石化原料供不应求 宏观调控对大厂有利

标签:

【大纪元6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均懋台北十三日电)台湾石化厂商指出,中国大陆今年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针对企业融资从严管制,限制生产效率不彰的厂商盲目扩建。此措施对财务良好的大厂影响不大,反而可藉这次金融管制整顿市场秩序,对现有大厂扩大市占率相对有利。

据石化市调机构 SRI估计,未来10年亚洲是带动全球石化原料需求成长的主要地区,即使中东地区大幅扩产,仍不足应付需求。预估 2003-2013年间,亚洲对乙烯衍生物的净进口将由 420万吨暴增至1700万吨,同期间聚乙烯的净进口将由 160万吨增至1100万吨。

石化原料主要制品为民生日常用品,石化工业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已是发展成熟的工业,欧、美、日等地在上游乙烯原料的扩建计划已近停滞。据研究机构统计,目前西欧、北美及日本地区的乙烯产能合计约占全球 55%,相当每年1300亿磅,预估至2010年时,欧、美、日的乙烯产能将降至 44%左右,而且这还尚未考量先进国家老旧的乙烯生产线可能因不具竞争力而关厂的可能性。

业者指出,亚洲对石化原料的庞大需求,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需求成长,只要未来10年内大陆维持经济成长,就足以提供庞大的需求市场,并提供中国大陆周边国家石化业可观的商机。

台湾石化业龙头厂商台塑集团也认为,未来 2年内,大陆本身对石化原料仍呈供不应求局面,相对大陆近期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只是在长期成长趋势下的短期调整,宏观调控限制新厂的扩建,但对需求并无明显影响。宏观调控让现有体质好的厂商可以扩展市场,反而较为有利。

中国大陆在 3月下旬宣布进行信用管制措施,但台塑集团旗下企业包括台塑、南亚、台化4、5月分营收均连续创下单月新高。即使是聚乙烯 ( PE)厂商如台聚、亚聚4、5月营收也都创下新高,显示台湾主要石化厂商原料出货量未受宏观调控影响。从财务融资方面观察,石化大厂显然较小厂更具融资管道,例如台塑集团近年来常利用海外市场筹资,进行新设备的投资,这是台湾其他同业不及的优势。

相关新闻
调查:未来10年亚洲对石化原料仍有庞大进口需求
本月SM实收价877.5美元  较上月跌17.4美元
要戒石化燃料瘾  哥特兰岛是最佳试验点
新疆将建四大石油基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