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的圈地闹剧和归难华侨的人间悲剧

张耀杰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6月15日讯】这份福建省宁德市东湖塘华侨农场被当地政府非法圈占的材料,放在手边已经两个多月,经过到当地采访的几位朋友的再三确认,全部内容真实无误,现予公开,以期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合理合法的解决。

一、地方政府圈占难侨土地

地处福建省宁德市东郊的东湖塘华侨农场,始建于1965年,数十年来,农场先后安置来自印尼、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的归难华侨4000多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经过数千名归难华侨的艰苦创业,农场一度拥有15700亩土地,其中包括水田3350亩,果园1500亩,鱼塘1400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1997年,福建省政府根据中央(1985)26号文件精神,将东湖塘华侨农场划归宁德市委(原地委)、市政府(原地区行署)直管。由于农场毗邻宁德城区,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从而被当地政府当成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1998年9月,原宁德行政公署以一纸《关于研究华侨农场改制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作出决定:“农场现有土地全部归开发区(东侨开发区),作为改地建市、新建城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用地;其次,东侨开发区用地按照分期分批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农场土地一次性征用,分期到位。开发区必须拿出用地计划交给农场,农场要按计划要求按期腾出土地;政府一次性补偿农场1500万元(分期分批到位)。”

这一纸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会议纪要,决定了4000多名归难华侨的悲剧命运: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圈占,数千名农场职工被下岗,只能靠着菲薄的救济艰难度日。

二、变本加厉的政府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安置归侨的农场、林场等企业给予扶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其合法使用的土地,不得侵犯其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于政府部门因国家或公众利益而征用国有企业和农村集体的土地,在申报审批的法律程序和运作规则方面,也有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华侨农场的土地是归难华侨职工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其合法权益理应受到《宪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正当保护。前宁德行政公署以发展经济和城市东扩为由,以一纸“会议纪要”就圈占东湖塘华侨农场15700亩土地,分明是一种违法行政的不正当作为。

在违法征地过程中,宁德市政府征用15700亩土地,只承诺给予1500万元补偿,每亩补偿价格仅为955.4元,几乎等于是无偿圈占。在归难华侨的强烈要求下,宁德市政府才稍作调整,即使如此,位于东扩后的市中心的几千亩已开发土地,每亩也仅付4000余元的补偿金。

继前宁德行政公署在《关于研究华侨农场改制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中开创违法操作的先例之后,宁德市政府不仅不依法予以改正并汲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胡作非为。近年来,市政府又以每亩1万元的收购价格,强行把农场剩余土地纳入市土地储备中心;与此同时,市政府从邻近农村收购土地纳入市土地储备中心,则需要付出每亩6—12万元的代价。在对农场征地中,青苗与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也大大低于附近农民,另有一部分农场的青苗和地上附着物,根本没有得到过赔偿。归难华侨在宁德市地方政府眼里,分明成了连被称为“二等公民”的当地农民都不如的“三等公民”,像这样等级分明的身份歧视,即使在最为野蛮落后的非洲土着人部落里,也是难得一见的。

三、失地、失业、失房的人间悲剧

中国是国际《难民地位公约》的签约国。公约中明确规定签约国要在就业、福利、社会保障、生存等方面给予难民最优惠待遇。东湖塘华侨农场是中国印支难民的重要安置点之一。联合国难民署曾经以项目经费的形式救助过这家华侨农场,并对包括该农场在内的194个在华印支难民安置点保持着详细记录。华侨农场是国家承担国际义务,为安置侨居国被迫迁回国的归难华侨而建立的生产生活基地。

几年前,农场归难华侨职工384人曾联名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土地被征用,生产生活无出路的问题,引起国务院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要求地方政府妥善解决,维护归难华侨的合法权益。2002年11月,国务院接待安置印支难民领导小组给福建省政府发函指出:务必不要因建开发区影响了难民的生计,而引起联合国难民署的负面关注。并请福建省政府“责成宁德市有关部门从国家的政治利益出发,认真解决安置在东湖塘华侨农场难民的困难,避免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然而,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之下,宁德市政府竟然置本国和国际法律于不顾,迟迟不予解决归难华侨的实际问题。

1997年度,东湖塘华侨农场生产总值高达1517.72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4453元。到了2002年度,农场生产总值仅为215万元,2003年社会总产值又下降到100多万元,排在福建省17个华侨农场的倒数第一。该农场除七星管区外,7个管区的土地已经大部分被圈占和征用,其中大门山和五里亭管区土地全部被征用。农场职工1000多人无地耕种,下岗失业。经过归难华侨职工的多次上访和申诉,从2003年起,下岗正式职工每月领到280元,18岁以上非正式职工每月100元的生活保障金。归难华侨下岗职工生活极为困难,许多家庭挤住在堆满垃圾的危房之中,甚至于拿不出钱供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五里亭管区越南归侨职工何深富一家三口人,每月仅靠380元救济金维系生活,每月仅支付水电费就近百元,孩子入学还要交纳600元的赞助费。

2003年10月,农场兰溪管区的归难华侨职工,因为没有得到青苗赔偿与房地产商进行当面交涉,房地产商指使民工殴打华侨职工,越南归侨何观德肋骨被打断、头被打破,至今没有痊愈。归难华侨职工不满地说:开发区只扛了一块牌子,就把我们的土地全拿走了,我们今后该如何活下去啊?

宁德市地处闽东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入不敷出,2003年总收入仅15亿元左右,而支出却在20亿元以上,其财政收支平衡全靠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维系。据调查,宁德市城区东扩和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全部到位,需投入500—600亿元,而当地政府根本负担不起这笔盲目建设的巨额资金,向本地公民强制转嫁政府负担,就成了当地政府的最佳选择。几年来,尽管宁德市政府用几乎无偿的方式从东湖塘华侨农场征用土地给开发区,时至今日,开发区也只是完成了15亿元的资金投入,致使开发区项目进展缓慢,许多土地征而未用。在原本就大量失业下岗的当下社会中,人为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闲置抛荒。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东湖塘华侨农场数千名华侨职工的最大心愿,就是把尚未正式征用的10000多亩和已正式征用的5147.85亩土地中尚未使用的部分,全部收回农场并依法经营,以便恢复几年前安居乐业的平静生活。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张耀杰:“公民不服从”与“五四运动”
张耀杰:关于《给两位朋友提个醒》的补充说明
【维权征文】与民为敌可以休矣
四川省失地农民维权不成反丧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