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小公司数百人失业 香港运输部门锄弱扶强?

标签:

【大纪元8月15日讯】(亚洲时报邱鑫8月15日报导)香港运输署以加强规管为名,把香港深圳直通巴士的路线和班次都减少,同时票价却要大幅增加。特区政府和包括几家大运输公司组成的协会声称这次规管“长远对市民有利”,但百姓短期受害却是事实。有香港市民指责,香港运输当局要引进机制让香港公共运输事业票价可加可减还未成事,但却率先插手市场,让一些投入钜资服务市民的小公司血本无归,数百人随时失业。

香港特区政府解释,现时没有规管的情况下,有关服务的使用率只有一半左右,并造成大量交通及环境污染问题。

经过“规管”后,以后全香港往皇岗口岸的路线只剩下六条,而票价全都要加,最高甚至一次要调高百份之三十左右,是1997年以来香港运输业出现最高的升幅。

有业界人士指出,现时通过皇岗的大型公共汽车,其实只占一天通过该口岸的总交通量不及百份之五。一些要使用有关服务的市民也认为,特区政府这次“加强规管”,以后要出入皇岗随时买不到票,当初廿四小时开放通关,方便中港交流的原意几乎尽失。

更加严重的是,特区政府这次所作所为,跟某些官员口中的“积极不干预”的原则可谓是背道而驰。一些小型运输公司一开始投入了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资金购入新车,新政策一出,这些公司的投资可谓是白花了。特区政府口口声声要鼓励中小企业,实际上一班官员却是以种种名目锄弱扶强,这次事件,可谓是一次非常错误的示范。

特区政府宣称要协助香港减低失业率,但这次政府却要干预市场,让一些本来殷殷实实地服务市民的公司倒闭,让其雇员失业,从此可能又加入失业大军。市民和一些小型公司都是这次政府干预市场的受害者,最终得益的,却只有数家可以加价继续经营剩下六条路线的公司。

有人认为,香港的其中一个”核心价值”就是一个公开和公平的营商环境,这项基本的“核心价值”是否在受到侵蚀,正是各界所担心的。在这次事件上,特区政府被指没有站在市民的立场,董建华领导的政府是否已经失效到一个十分的严重的程度,已经成为外界关心的焦点。

2001年一天使用皇岗口岸的人次约为18000,到2004年一天已经有约70000多人在廿四小时内出入这个口岸。

香港运输署助理署长叶文光在记者会上称,针对过境巴士违规经营造成粤港两地过境口岸的交通混乱,决定重整过境巴士线,把多条路线归纳成六条,分别来往皇岗至旺角、油尖、观塘、湾仔、荃湾及锦上路西铁站,除锦上路西铁站线外,其余5条路线全日24小时,以“定点、定班、定线”方式运作。每班班次由10至60分钟不等,收费高于旧票价,介乎20至50元,乘客在登车前购票。

所有持牌的过境巴士需要展示通行证,不同种类的巴士有不同颜色以作分辨,如发现有巴士违规经营,将被检控。

运输署希望在一个月内控制过境巴士流量,由目前每天的1,300班降至700至800班。

运输署承认,这六条新路线的载客量可能不足以应付现时需求,尤以在比较受欢迎的旺角、荃湾及湾仔区的路线为甚。运输署呼吁旅客更改乘车习惯,并预先计划行程及最好预先购票,旅客亦可考虑选择其他过境交通工具。(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港社福界调查:九成半社工认为政府修例不恰当
邹家成涉未经授权转寄投诉信 辩方质疑法例无禁止
林世雄称有信心任内解决港网约车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