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中华民国? 蓝绿两党皆陷路线困境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1日讯】(亚洲时报康若晔报导)台湾行政院长游锡堃近日出访中美洲邦交国家,在宏都拉斯发表演说时,语出惊人首度自称为“台湾, ROC”,并重复了十五次,取代过去外交惯用的“Republic of China”。无独有偶,国民党及民进党恰巧最近都针对台湾未来发展论述进行讨论,双方内部各路人马对于台湾及中华民国两个名词都有激辩,显示台湾内部在国号问题上仍存有极大歧见。

由于历史因素的错综复杂,使得台湾国号问题存在已久,外交上得称为“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一般则以台湾称之。岛内本土意识崛起后,中华民国一词成为独派人士正名之路上的障碍,欲去之而后快,但现实状况却迫使维持现状成为唯一选择;过去,李登辉担任台湾总统时曾提出“中华民国在台湾”,试图在台湾和中华民国间寻找接合点,但立即遭到中国文攻武吓,岛内民众也不尽认同。毕竟,“中华民国”和“台湾”两个名称,恰恰各自代表着“统”和“独”两个截然不同的光谱。

游锡堃所说的“Taiwan, ROC”其实不是原创;早在几个月前,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出访过境美国时就已说过:既然台湾在选后族群撕裂严重,那么干脆将国号改为“台湾中华民国”。吕秀莲的说法,与游锡堃的“Taiwan, ROC”不过是中英文的差异罢了。所不同的是,吕秀莲话一出口,立刻引发强烈争议,并遭到府院方面定位为“仅是个人意见”;而游锡堃此次发言,则受到同党同志力挺,普遍认为这是务实、符合国际现状的说法。

有趣的是,台湾执政团队在这个问题上对外对内口径稍有不同,这跟中国大陆在“中国”定义问题上被指“内外有别”可谓如出一辙。台湾过去多次批评中国大陆在“中国”问题上的定义“内外有别”;台湾当局认为,大陆对台湾民众表示“中国不一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社会却一口咬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现在台湾在岛内淡化吕秀莲“台湾中华民国”的说法,在国外却由游揆大力推销“台湾中华民国”的英文版本,可见台湾在外交上也不忘向中国大陆“学习”。

游锡堃本人表示,“Taiwan,ROC”是为了让邦交国更容易区别,避免混淆。游锡堃此行在前一站多明尼加访问时,曾发生过该国行政人员误将特使团车牌上的ROC,误植为China, Taiwan的尴尬事件。

不过,据了解,游锡堃此举,并非一时兴起或个人意见,而是经过内部讨论的结果。媒体报导一位亲吕秀莲人士说法也指出,相关思维其实在党政高层人士心中翻滚很长一段时间,大家也有相当程度共识,吕秀莲当初只是率先说出口而已。

然而,整体事件充其量不过仅可视为游锡堃的“单点突破”,和改国号国名没有直接关系。台湾新闻局长林佳龙便指出,“Taiwan, ROC”是书写时的方便,正式国名时,仍用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长苏贞昌也明确指出“我们对国号或名称的立场没有变化,宪改也不会触动国号、领土等问题”。在没有明文确立的情况下,就算民进党“包藏祸心”,中国和美国方面也很难对此有过度反应;倒是值得注意的是,陈水扁月底出访时是否会沿用“Taiwan, ROC”这个名词,将有待观察。

从种种事实看来,民进党政府目前对于可能引起台海战事的主权问题,仍旧抱持审慎保守的态度。台湾总统陈水扁日前接见工商建研会人士时曾重申“由于我们内部有些地方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绝对的多数,所以像包括国家主权、领土,或者统独议题,个人建议在整个宪政改造过程中不要将其纳入”。或许陈水扁心中清楚,在对岸及美国立场坚定情况下,要强度关山无异是缘木求鱼。

由于各自在九月份举行的党代表会,国民党和民进党近期都在内部研议台湾论述决议文内容。双方尽管立场不同,但内部对于主权论述方面争辩的两极化却颇为类似。

国民党在败选后的最大反省之一,就是论述不足,因此设立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新的论述。日前,“民主、和平、新台湾”现阶段基本论述出炉,当中首度指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却引起党内同志激辩。反对者认为这样的论述易遭误解,以为国民党将台独化,将流失统派票源,也会被民进党讥为“拿香跟着拜”(台湾俗谚,意指学人之长)。最后,党主席连战将文字修饰为“今天的中华民国已经和台湾合为一体,中华民国是台湾民主和平的最大保证”。此论述虽说既顺了姑意又顺了嫂意,却被媒体认为是“跨出的步子又收回来”。

民进党方面则讨论“族群多元,国家一体”决议文,简称“多元族群决议文”;此决议文是继一九九九年“台湾前途决议文”后,另一个对民进党有重大意义的书面文件。在“台湾前途决议文”中,民进党确立了主权看法,认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过,在新决议文中,迄今未见到“国家认同”、“中华民国”或“台独”等字眼,因此被部分同志视为是一份“不痛不痒”的文件,无法为年底立委选战加分。

民进党执政后,受限于两岸现实,在主权议题上绑手绑脚,远不如过去在野时豪迈,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引起党内路线之争。两个多月前,民进党青壮派立委罗文嘉等人提出新文化论述,认为台湾短期内没有更改国号空间,便引起独派人士强烈反弹。此次“多元族群决议文”中避谈主权议题,而着重在族群融合,对民进党内台独基本教义派来说,自然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事实。

国民党、民进党两大党都不约而同的深陷路线泥淖。国民党在总统大选中流失大量本土票,亟欲靠新论述挽回;民进党执政后引起外省族群强烈不信任,也要靠新论述脱困。但台湾内部撕裂已深,要找到其中的最大公约数谈何容易?国民党由左向中靠拢战术受阻,民进党也面临要高举深绿大旗,还是走中间路线的矛盾。对立的两党,在此事件上倒是处境相当。

台北县国中生杨智渊的和平海报绘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制成邮票,原本是喜事一桩;但却因为图中画有中华民国国旗,遭到中国打压而撤换,喜事硬生生成了外交事件;台湾参加奥运,只能称为“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并且只能用会旗;台湾履次申请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也因遭打压而失败。从过去到现在,中国一面打压台湾,一面又口口声声关切台湾人民,但从事实上看,所做所为却处处都是在伤害台湾人的感情,制造新的敌意。长此以往,基于选票考量,蓝的只有向绿靠拢,绿的只有更绿,如此坐实台湾独派脱离大陆的理由,不知究竟是何人之福?(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