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重水灾 北市三级赔偿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璟民╱台北报导〕针对三重市大淹水,台北市政府昨初步研议,将以“门牌户”为单位,以受灾地区淹水深度,订出一到三级的通案赔偿标准,每户依淹水程度的不同赔偿额度,第二级将在十万元上下,特殊损失专案处理,但上述原则及实际额度还要征求承包商意见,最快下周定案公布。

北市捷运箱涵工程未按图施工、偷工减料,艾利台风来袭期间被洪水冲出缺口,造成三重市数十年罕见水患,市长马英九昨天在市政会议后表示,赔偿事宜会跟三重市公所协商,金额可能高达二十亿元,但包商已承认未按图施工,赔偿责任应由包商负责。

市府法规会主委陈清秀说,市府采取“迅速主动、通案、两阶段”三大原则应变善后。

市府目前所提赔偿灾民的途径有国家赔偿、包商赔偿两种,各界另提“第三途径”,就是市府先行弥补灾民,再向包商求偿。陈清秀则回应,市府倾向协助民众向包商求偿以弥补损失﹔市府新闻处长游梓翔也说,国赔、包商赔偿均有困难时,才会考虑第三途径。

至于包商缴交的九亿元履约保证金是否先行挪用赔偿,捷运局官员表示,保证金是最后一道防线,除非包商允诺赔偿跳票才会动用,因为九亿保证金根本不够赔偿,届时还得动到纳税人的钱,势将引发争议。

陈清秀还引用台湾行政院七十一年七月二十日函示、八十一年最高法院判例指出,未完工、未验收的工程,不能成为公共设施,由包商负起损害赔偿责任,不能请求国赔。

法规会、捷运局、国赔会等单位昨日下午开会讨论后,拟定赔偿草案,撷取“所得税标准扣除额”的概念,以“门牌户”为单位来通盘推算赔偿。

陈清秀说,因不同社区、路段、商店或住户的受灾程度不一,初步划分淹水五十公分以下、五十至两百公分、两百公分以上三个等级,淹水越深的灾户可望获得越高额的赔偿。

至于汽车、机车、家电、家具的修缮重置采实报实销,会纳入年份、厂牌因素作评估,但金额将有上限﹔商店、工厂等营利性单位,可能涉及产品、原料、机具等大宗损失,以及灾民自认损害程度比市府认定标准惨重的,都由业者、灾民另行请求专案处理,若仍未达共识则采司法解决。

市府吁请灾民尽量将受灾情况拍照存证、保留修缮单据等以利举证求偿,同时请三重市公所协助调查灾情,及编造灾户名册以加速赔偿作业。

——————————————————————————-
〔自由时报记者李欣芳╱台北报导〕台联立法院党团昨天表示,这次台北县三重市区大淹水是因捷运工程疏失,并非单纯的天灾而是人祸,台北市捷运局应负起责任,发放赔偿金并提高赔偿金额。

台联党团昨天邀请相关单位说明艾利台风灾后复建及后续赔偿责任,虽然与会的台北市捷运局副局长张培义向三重市民表示歉意,声称五、六天内将提出调查报告厘清肇事原因,不过立委许登宫表示无法接受。

台联党团总召陈建铭表示,这次三重淹水,大量涌入的水挟带泥沙,这是从淡水河涌入的水,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责任。

陈建铭说,依照纳莉台风,台北市发放赔偿标准,每户只有五千到两万元,赔偿金额过低,无法弥补重建所需经费,三重市民应维护自己权益,要求相关单位提高赔偿金额。许登宫也说,捷运工程疏失导致三重地区淹水是人为因素而非天灾,他质疑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相关单位应负起赔偿责任。

——————————————————————————-
灾民应搜集证据 确保权益

〔自由时报记者黄邦平、何玉华╱三重报导〕台北县三重市水患受灾户估计有一万户,事后的求偿问题才要登场,目前赔偿办法尚未定案,不论未来采取那种方案,如果居民要确保自己的权益,应该尽快设法搜集、保留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过去的经验中,九二一地震时,台北县新庄市“博士的家”、“龙阁”两处社区建筑倒塌,居民仓皇逃生,即使能幸存,也无法列举家中财物损失,事后向建商求偿时也一度面临瓶颈。

台北县政府法制室消保官陈坤荣说,这次三重水患复原工作都已经接近尾声,要从头找出财物损失的证据几乎不可能,建议可比照九二一地震时的作法,对家户损失采取概估推算,例如现在一般家庭中必备的物品,像电视、冰箱、沙发等,直接纳入计算,推估每一户的财物损失概约金额,从救助的角度推算赔偿金额,这部分还要由三重市公所请当地里长、里干事沟通,协调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

陈坤荣表示,一般淹水造成损害往往都是归因于天然灾害,政府根据天然灾害救助办法,依照积水深度直接提拨救助金,受灾户本身不需担心举证的问题,像这次三重市淹水的主因若归咎于工程疏失,有责任归属,也就不是灾害救助,而是赔偿,涉及侵权行为,受害者必须证明损失的内容。

举证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拍照存证,或是提出所有权证明,修理车辆的费用单据,商家、工厂可以提出进货单据,这些在进行赔偿协商或诉讼时,都比“人证”更有力。

陈坤荣说,就实际状况来说,这种水患灾情造成的损失通常都有举证的困难,一来水患当时根本没有人想到要搜集证据,其次灾后绝大多数人都会立刻清理财物,有的已经丢弃、有的已经修复,受损的状况已经消失,况且一般住家拥有的家具、家电设备,很难逐一列举证明,尤其是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万一也是因水患遗失,恐怕更难举证。

评论